女性时尚和娱乐资讯网站

郭晓东:想演像焦裕禄这样的人 觉得特别懂他

发布时间:2021-07-26 10:59:11   来源:北京日报    

由郭晓东主演的《我的父亲焦裕禄》定于8月6日全国公映,该片由范元执导,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担任总监制,高满堂担任编剧。日前,在片中扮演焦裕禄的演员郭晓东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一直以来,自己都想演一个有爱、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我觉得我能在精神上理解焦裕禄,我觉得我特别懂他。”

一直想演焦裕禄这样的人

郭晓东回忆,去年5月份的时候,自己接到了这个角色的邀请,“我当时特别高兴,我并没有意外,因为我觉得找我很正常。因为我一直以来都想演一个像焦裕禄这样的人,只不过没有找到一个特别具象的故事或人物,所以当他们来找我时,我觉得太好了,终于有人可以找我来演这样的一个角色了。”

算起来,郭晓东和焦裕禄还是半个老乡。焦裕禄的老家是山东淄博,而郭晓东的老家是山东临沂,“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不过拍摄本片之前,他对焦裕禄的了解还是比较简单。拍摄之前,他用了5个月的时间来体验生活,除了去焦裕禄生前工作过的洛阳矿山机械厂和兰考县参观学外,他还花了很长的时间,跟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请教。《我的父亲焦裕禄》是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待父亲焦裕禄的,“我要先了解女儿眼中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然后再去了解她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焦守云的一句话给郭晓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姐说,我在能叫爸爸的时候,叫的太少了”,这句话让郭晓东很动容。焦守云从出生到10岁,都是山东老家的奶奶带着长大的,跟奶奶感情特别深。她第一次到兰考,看到父亲焦裕禄都不叫“爸爸”,叫“书记”,六个月后,焦裕禄就去世了。郭晓东特别能理解二姐焦守云的遗憾之情,中国人长大后在表达情感方面都比较含蓄,只有在小的时候,才能尽情向父母释放。郭晓东自己也一样,这么多年,他跟自己的母亲也很少有肢体接触,唯一的一次拥抱,是在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从外地拍戏赶回老家,“我看到母亲躺在床上,赶紧拥抱了她一下。”

《我的父亲焦裕禄》中有这样一场戏,焦裕禄得知自己病情险恶,就带着全家人回到了山东老家,最后一次看望自己的母亲。那一晚,焦裕禄抱着被子,跟母亲一起睡,母子俩聊了一会天。虽然演的时候,郭晓东很轻松就完成了,但是看剧本的时候,他却哭了好久,“太难过了,忠孝不能两全,像焦书记这样热爱工作,我觉得特别有担当有责任,这些东西来自哪里呢?来自于他内心有爱,来自于人的光辉。”

减肥以求在外形上贴焦裕禄

为了演好焦裕禄,郭晓东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要在外形上贴焦裕禄。拍摄之前,郭晓东的体重为81公斤,焦守云看到他时,说了一句,“晓东的外形很像,就是有点婴儿肥。”这就一句话,郭晓东开始了减肥行动,体重很快就减了下来,最轻的时候,只有66公斤。有时候,郭晓东的儿子和爱人一起吃面条,儿子会夹一根面条到他面前,“爸爸,你就吃一根吧。我说不行,爸爸一根也不能吃。”拍完戏半年,郭晓东的体重才恢复到72公斤。

在兰考体验生活期间,魏善民老人给郭晓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现在的焦裕禄干部学院大门口正对面有棵泡桐树,兰考人民亲切的称它为“焦桐”,以寄托对焦书记的怀念与哀思,因为这棵泡桐树是焦裕禄1963年春天亲手栽植的。魏善民小时候和他的父亲,曾和焦书记一起翻淤压沙、栽种泡桐树。他的父亲守护焦桐,直到去世;魏善民踩着父亲走过的路,几十年风雨无阻,扫落叶、培土、浇水,呵护着焦桐。郭晓东经常去找他聊天,听老人讲当年在焦裕禄的带领下,兰考人民一起战“三害(内涝、风沙、盐碱)”的往事,“对那个时代的环境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

郭晓东告诉记者,焦裕禄正是有了一颗悲悯之心,才激发了他心中的激情,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我的父亲焦裕禄》影片一开始,是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械厂的一段故事,1958年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第一次研制出了直径2.5米的双筒提升机,书写了我国机械制造史上的光辉篇章。郭晓东说,这个情节在以往跟焦裕禄有关的影视剧中很少提到,但在本片中,却成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摆脱与李雪健老师对比的想法

1990年,由李雪健主演的电影《焦裕禄》公映,很快成为了经典。尤其是李雪健的精彩表演,让他获得了1991年的金鸡奖和百花奖的“双料最佳男主角”。

记者问郭晓东,“珠玉在前,会不会对您的表演产生压力?”他坦诚地回答:一开始是有压力的,因为李雪健老师在中国影视圈的地位众所周知,“我们这些后辈都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往上走。”到了后来,郭晓东觉得,自己应该摆脱这种想法和压力,“这种想法只会造成很大的干扰。”其实《焦裕禄》和《我的父亲焦裕禄》在侧重点上不一样,后者是从女儿的角度来看父亲,“在人物的情感塑造上更加的立体丰满。”

在表演的时候,郭晓东从来没有刻意想着去演好焦裕禄这个角色,他更多思考的是自己如何去感受他、走进他。“我觉得我特别懂他,他很轴,我也很轴,我觉得轴是一种坚持,一种坚持不懈,是不达目的不罢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果不改变兰考的面貌,就绝对不离开那里。你看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还在说‘如果我死了,请把我运回兰考,把我埋在沙丘下,我要看着他们把这三害治理好’。你就会觉得他的凡是如此伟大、如此具有光芒,我觉得焦裕禄的这种奉献和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下去。”(王金跃)

关键词: 郭晓东 焦裕禄 我的父亲焦裕禄 李雪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