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时尚和娱乐资讯网站

两岁失聪,两度拒嫁豪门,16年后她活成了这样

发布时间:2022-03-29 22:51:48   来源:东方资讯    

2000年9月,一曲《雀之灵》在世界顶级艺术天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中起舞,台上的表演者宛若精灵,在一呼一吸间,征服全场。

观众席内窃窃私语,人人都在好奇她的名字。

表演过后,舞蹈家杨丽萍面对全世界媒体激动大赞:我创编这么多年,如果听不见音乐,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跳出那种味道来,而她竟然跳得这么好,真不简单!

100多年来,这是唯一一次,有中国艺术家的肖像悬挂在音乐厅中央;

也是唯一一次,有一位无声舞者在此绽放,熠熠闪耀。

她,便是用生命舞蹈的聋哑人——邰丽华。

16年前,由她领舞的《千手观音》震撼国人,人们在电视机前重见古文明的尘埃,壮丽之美。

而16年后,她又会以怎样的姿态,演绎人生?

01

2岁之前,还是个小婴儿的邰丽华,比任何孩子都爱说话,可以叫出身边每个人的名字。

可爱的小娃娃走到哪里都被人捧在手心,“可爱、聪明”是她在那两年中听到过最多的赞美。

直到,世界上所有的声音突然从这个孩子身上抽走,留下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两岁那年,邰丽华染上了麻疹。其实在那个年代,麻疹的治疗已经十分成熟,本无需担心。

可就是这支再平常不过的链霉素,令她永远地失去了听力。

高烧退去后,邰丽华像往常一样被父母送去了托儿所。奇怪的是,原本闹哄哄的世界变得安静,她看见同学嘴巴一张一合,硬是听不见声音。

做游戏时,老师在后面喊了邰丽华很多声,她毫无反应。老师心下有了疑虑,邰丽华的听力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父母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总觉得孩子的身体只是暂时出了问题,过阵子就好了。他们常常在邰丽华晚上睡下时,在黑暗中叫她的名字,希望能等来一声回应。

可任凭他们如何呼唤,空气中除了自己的回声,什么都没有。他们这才意识到,女儿真的听不见了。

漫长的求医之路自此开始。

父母带着女儿遍访全国各大医院,得到的都是冰冷的回答:就算走遍全世界,都没有可以挽救的方法。

那时的邰丽华还太小,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见人就笑嘻嘻的,好像命运之手并没有落在自己身上。

长至5岁时,她被父母送进聋哑学校,画面中每个人都在手忙脚乱地交流,可世界却异常静谧,她突然明白了自己的“特别”。

“那会儿,我的世界是空虚的,跟他们离开很远,很远的距离。”她成了聋哑人,她接受不了。

父母在一旁暗自垂泪,只希望能代她受苦,哪怕一点也好。

可邰丽华没想到,这所曾经令自己痛苦的聋哑学校,就像一束光,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那是学校的第一节律动课。老师将她带入一间铺满木板的运动教室,一边弹钢琴,在木地板上咚咚咚重锤响鼓,一种有节奏的振动刹那间传遍全身。

邰丽华将整个身体匍匐在地板上,投入到充满幸福的律动中,使劲指着自己的胸膛,告诉老师:“我——喜——欢。”

那是她第一次感知到“声音”的形状。

对健全人来说,这声音是枯燥的。可对邰丽华,它是来自天堂的声音。“鼓声闯入了我的世界,也是我内心想表达的最美丽的语言。”这样的舞蹈世界,她有点好奇。

关于想学跳舞这件事,邰丽华一个字都没跟父母提。可没过多久,父亲送给邰丽华的生日礼物 ,竟是一双舞蹈鞋。

看到它,邰丽华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觉得太过珍贵不敢往地上踩,只能在床上蹦来蹦去。

舞蹈鞋,改变了她的一生。

02

邰丽华的“邰”,右为耳朵旁,左为舞台的台。

5岁开始学舞蹈的她,15岁屡获大奖,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选中后从此扎根北京。这中间经历的“至暗时刻”,只有她一人知。

初到艺术团那会,邰丽华对团里的训练生活跟不上节奏,老师教的动作与曾经天壤之别,她常常跟不上节奏,倒数第一成了家常便饭。

“压腿不到位,提腿不准确,手位不协调”,在老师看来,这个孩子有关舞蹈的一切,似乎都不尽如人意。原本在老家优越感满满的邰丽华大受挫败,一度陷入低迷。

老师有心挖掘这个看起来有些倔强的小姑娘,将她带到教室,播放了一段舞蹈家杨丽萍的传奇之作——《雀之灵》。

一曲看完,她已泪流满面,“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舞蹈可以这么美,像一束光,打在我的心上。”邰丽华下定决心,她要演绎《雀之灵》。

2005年,邰丽华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屏幕上的颁奖词这样写道: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千难万难,她总算勇敢越过,一并拥抱了更多人。

04

去年三月的政协开幕会现场,镜头中一曲手语国歌,再次感动了国人,成为互联网上刷屏级的存在。

这套手语版国歌的“演唱者”,就是邰丽华。

镜头前,在她的躬身垂范下,国歌第一次以这样静谧而恢弘的方式被展现,让每个人感受到了“无声的震撼”;而镜头后,这支仅仅1分多钟的歌曲,她练习了不下数千次。

面对汹涌的赞美声,她异常平静, “其实大家不只是关注我用手语‘唱’国歌,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家国情怀。”

有些声音虽听不见,却响彻在每个人心中。舞者无声,但邰丽华的生命,掷地有声!

这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要在3个月时间记下3000多个舞蹈节拍,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熬夜来“拉长白天的时间”。

她似乎变成了一只可以24小时不停转动的陀螺,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泡在舞蹈房,对着镜子疯狂练习,照着杨丽萍的舞姿一遍遍纠正自己。

找不准节拍再练,动作不对再改,一次又一次爬起,摔到,再爬起……以至小腿上六下了一道又一道请黑的伤疤,可她一点也不觉得疼。

为了记住音乐的节奏,她把音响声开到最大。用脸贴着音响去感受强烈的律动,反反复复地听,直到把节奏刻在心里。她告诉自己:我不过是基本功弱了一些,只要肯练,不比别人差。

终于,在2000年,邰丽华带着一曲《雀之灵》,走向世界。

大幕拉开,灯光亮起,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舞台上,乐章如浪,落地无声,邰丽华身体凌空绽放,她美得惊人。

人生从谷底走入巅峰,跌跌撞撞数十年,这个美丽的女孩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邰丽华在回忆自己的前半生时,总将其过往的成长经历归结为“幸运”。

所谓幸运,实则背水一战。

03

圈子里都知道,要想在春晚舞台上留下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品,相对容易。但留下一支舞蹈,太难了。

16年前,由21个聋哑舞者带来的《千手观音》,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走下舞台后,负责编舞的张继刚对记者“放话”:“早在演出之前我就知道,《千手观音》的每分每秒都会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骄傲和光荣,每分每秒都会。”

镜头前有多骄傲,镜头后便有多艰辛。

千手观音的上千个手部动作,变化微妙,节奏紧凑,对正常人来说都是难于上青天的事,何况聋哑人?

眼看时间即将逼近,音乐和舞蹈动作每天都在经历数次调整。换音乐对于聋哑人来说,比学习新的舞蹈更难。

一个节奏的微调,邰丽华一行人都要经历上百次的动作记忆,动作背了又忘,背了又变,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为了抓紧一切时间,邰丽华熬了几夜将每个动作重复数百次,零下的天气,对着弄堂里窄窄的玻璃门悄悄练习,又跟着前辈每天早上六点起来苦练。冬雨风雪中,她背影坚毅。

直到,机会降临。那天,张继刚像往常一样站在排练厅前,他表情严肃:“昨天我说过不能露齿,但今天只有一个人照着做了。所以我决定,让她领舞。”

邰丽华就这样,站到了命运的前排。

春晚舞台上,借助舞台四角手语老师传达出的节拍,邰丽华与20位聋哑演员结为一体,在镶嵌着一千多只手的拱门下,融成一尊金光闪闪的吉祥观音,惊艳世界。

下台后,她收到一条来自朋友的短信,里面这样写道:我在看你表演时,一直在流眼泪,这不是同情的眼泪,而是被你们的艺术感动!

印象中,这位朋友很少流泪,是无声的艺术拉近了彼此,也融化了彼此。

站在自己的孤独世界里,邰丽华学会用心感受音乐的力量,用身体的舞蹈膜拜生命。“聋哑并不是不幸,而是不便。没有健全的身体,可我拥有完整的灵魂。”

她从未抱怨命运的不公,唯有一颗心,奋勇向前。

经典咏流传,是对舞者的最好馈赠。为了练舞,邰丽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她却在最适龄的时候把舞台留给了别人。

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排了一个集体舞《永不停跳的舞步》。他们从全国各地海选了150多位聋人演员,大家在燥热的夏天练了几个月,护膝换了好几套,膝盖磨出了老茧。

临近演出了,导演说要减人,大家都很不舍。这个时候邰丽华第一个站了出来,说“我下!”

她带着几位老演员退出,把机会留给了年轻人。从那个时候起,她开始退居幕后,带着国家残疾人艺术团,开始了全国公益巡回演出。

舞台上的演员们星光熠熠,似乎在用身体的语言告诉观众:每一个生命都可以活得无比精彩!

非典肆虐之际。作为到访香港唯一的艺术团,当邰丽华看到从天南海北赶来的观众在台下欢呼鼓掌,久久不愿离去,她潸然泪下:

“逆境中的自强与抗争把我们结为一体,没有什么灾难能毁灭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她走进贫困山村和小学,给每个“特别”的孩子带去鼓励与希望,“命运是可以改变的,相信生命中有奇迹!”

人群中的她,如北极星闪耀。

关键词: 千手观音 聋哑学校 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