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外》的剧情已经推进到第二十一集了,剧集已经播出一大半儿了。估计着,很多观众对于这部剧是边看边骂一直追看到现在的。估计很多观众的骂声都得往编导的三观和亲戚头上招呼了。同时呢,估计也有很多观众还带着一种看热闹猎奇的心态来追看这部剧,用俗话说就是“看笑话”。有时候我自己就想,如果按照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来比量的话,剧中的于钟声、易小船、陈颖这三人,能有多大的普遍意义呢?
《鼓楼外》封面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核心,就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说白了,就是剧中的主角必须具备很大范围的代表意义。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那样,凝聚了一个民族及至人类的性格阴暗面,这才是典型人物呢。那么于钟声、易小船、陈颖这三人具备这样的代表性吗?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他们这样的人多吗?一百个人里,能有百分之三十的比重吗?老编估计着,他们这三人占据不到那么大的比例,百分之二也就差不多了。
大师兄于钟声
所以,老编才在标题上发问,在电视剧以外,于钟声、易小船、陈颖这三个人能活多久。特别是于钟声和陈颖这俩人,他俩能活多久?所以说,这三个人物跟鲁迅笔下的阿Q相比,并没有什么普遍代表意义。老编只能把他们看成是编导的马前卒,与其说我们骂这三个人物的三观扭曲,还不如直接骂编导的三观扭曲呢。因为,是编导在通过陈颖和于钟声在国人道德的极限边缘试探着国人的边界和底线。
闺蜜兼小三陈颖
陈颖的行为,叫什么?叫擦边球。如果易小船和于钟声家庭和美,儿子很乖,那么这个时候让陈颖去试探易小船的家庭领地,这显然是犯法的。但是,编导呢,偏要在国人道德的边缘踩红线、挠痒痒、擦边球、切香肠,那么他会怎么做呢?做法就是让陈颖在于钟声和易小船冷战期间下手,这一点只有陈颖能拿捏得好其中的分寸,她知道什么时候下手道德成本最低,那就是易小船一心想报复并折磨于钟声,而于钟声正在四处逃窜的时候。
师妹易小船
此时,陈颖的道德负担最小了,同时,编剧和导演的道德负担也一样小了。并且,于钟声在陈颖的促进和暗示下主动向她表白时,她还以退为进当了一把圣母婊,告诉于钟声,易小船和他有过一个孩子,就是表哥的儿子盼盼。这个秘密是一滴冒险的试剂,于钟声听到后很可能出现两种反应:1.浪子回头和易小船结婚;2.可能会依然逃避。结果,于钟声选择了2,并且没过多久,他对陈颖的热情依然未减。
易小船的儿子
应该说,在给于钟声滴上那一滴冒险的试剂之后,事情的发展终于朝着陈颖所渴望的方向而来。这惊险的一关,陈颖终于闯过来了,于钟声的态度让她看到了希望。一旦陈颖把这惊险的一关渡过之后,接下来就是一片坦途了。接着她就可以明目张胆地跑到养殖基地去跟于钟声合伙做生意了。并且更让观众骂娘的是她竟然还以戏谑、挑逗的方式向易小船提出挑战,那种洋洋得意的样子,把易小船气得想杀了她。
师父易大船
同时,屏幕外的很多观众也都想杀了于钟声和陈颖,可能这正是编导想要的结果,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制造话题,引发社会热议。好了,我们再来一起透视一下于钟声和陈颖吧。在这里老编给他一个结论:彻头彻尾的渣男。他不想结婚的理由是不想吃软饭,他想好好奋斗一番,等做出成绩了再结婚。同时,他也保证一定要对易小船母子负责到底。好啊,大家都同意他这个理由和保证。
陈颖表嫂
但是,在你奋斗的过程中,咱们能不能不要再节外生枝地去招惹陈颖并给易小船制造不必要的误会和怀疑呀?既然你于钟声已经跟易小船保证说跟陈颖之间什么问题都没有了,那你还去给她做什么鸵鸟全席啊?你这不明摆着在制造嫌疑、试探底线呢吗?你不渣,谁渣?而陈颖则更渣,她是一边精确计算着道德成本,一边向着易小船的雷区和底线小心试探,因为她对易小船和于钟声之间情感发展的全部过程了如指掌。知道踩哪里犯法,踩哪里不犯法。这才是她最为阴险的地方呢。
关键词: 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