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开始了
知州大人对盛纮说,不是我托大说你
在白老太爷的灵堂上,知州跟盛纮说了这么一句“不是我托大说你”,这句话明显的意思就是知州对批评盛纮这件事情上有点底气不足。
知州是通判的上司,所以知州大人根本不需要用这种口气和盛纮说话。可盛纮的后台太硬,就凭盛老太太曾经总去皇宫,就不敢在盛纮面前装老大。更何况盛纮如今还跟京城里的伯府成了儿女亲家,轻易得罪不得。
这次之所以要说盛纮的不是,是因为他实在气不过。他是扬州的父母官,宁远侯的嫡子死在这里,他怕宁远侯府会找他麻烦,阻碍他以后的升迁。
他这次来祭奠白老爷子,也有点想拉近关系的意思。期望以后白家人如果可能,会替自己在顾家替自己说几句好话。
常嬷嬷
常嬷嬷真的是神勇无敌,年轻时的战斗力就这么强。她是真心想要守护白家的,是一个像刘妈妈,房妈妈一样,可靠,踏实的家人。
顾廷烨和白家二房争执,常嬷嬷和长柏一直站在顾廷烨的身后,此后很多年,他们也一直坚定地站在顾廷烨的身后。因为常嬷嬷是顾廷烨的乳母,是家人,所以靠顾廷烨更近。作为朋友的长柏离他远了一些。
白家
为什么白家二房及其他宗亲,作为恶的那一方要站在光里,顾廷烨以及其他外姓人作为正义或者旁观者的身份却要站在黑暗里?
因为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虽然白家人站在光里,但是他们是背对着太阳的,他们的险恶心思是在背地里的,不能见光的。而顾廷烨是正义的一方,他敢直视太阳和人心。
官官相护
知州大人一直很热心地在白家和顾廷烨中间调和,他不是热心,而是幸好顾廷烨还活着,现在帮助他,就能把曾经对自己不利的局面扭转过来。
如果能给顾廷烨留下深刻的印象,那自然是最好的。毕竟他是整个现场最大的官员,他说的话代表了官方,他认同了顾廷烨那别人就没有办法反驳。
盛纮
盛纮在整场戏中都像个局外人,从他的表情中就能看出,他是真的很认真地在看热闹,看八卦。所以当知州大人出来主持公道的时候他还有一点懵。
按道理说盛纮官运亨通,至少能证明他也是一个很会察言观色的人,但是盛纮在这一场戏中三次都是懵的,就感觉盛纮好像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圆滑。倒是把他怕麻烦,不想担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性子给看透了。
原著小说里盛纮是圆滑的,最后也有了一个很好的官职。但是剧中盛纮的官职并不高,这可能跟他本人实在没有多大的能力有关。
这个时候的盛纮官运亨通,好像更多的是外力。盛纮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还可以,他又有盛老太太和王家这样的后台。他们都在官场上给他打点,指路,盛家大房又给了金钱资助,这才让盛纮顺风顺水地走到现在。
单凭个人能力,盛纮是比不上知州大人的。
丫鬟
卫小娘生产时屋里有两个丫鬟,一个是林小娘的人,去烧水的是大娘子安排在林小娘身边的卧底。她本性不坏,听到卫小娘口渴就赶紧去烧水。
之所以一直没回来,是因为她和关娘子现在都是林小娘手下的人,关楼不让她烧水,也不让她回去,她只能听话照做。
没人帮明兰扶赵嬷嬷,也是她主动要别人帮忙的。因为这份善心,她没挨板子。
弹幕上有人说林小娘聪明,既除掉了卫小娘,还拔了这个卧底,这一点是我没想到的。
明兰的聪慧
接生婆说要去厨房看火,明兰逻辑清晰且镇定地问,厨房有人看火,为什么你要去?得到回复之后,明兰又怕她接生婆第一次来不认识路,嘱咐小桃给她带路。
赵嬷嬷喝醉了,明兰知道给她泼冷水醒酒。
赵嬷嬷不能用,家里生过孩子的老妈妈也不在,明兰就想办法出去请大夫。在大街上跟别人打听大夫时也问得清楚明白,谁是城里最好的妇科圣手。
明兰爬上墙又掉下去,是导演想让大家感受到明兰的不易。如同那个黑沉沉的大门,衬托了明兰的无助,让此时明兰的努力看上去那么自不量力。
那道墙和大门就是林小娘早已经做好的打算,不管明兰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结局。
卫小娘
接生婆走后迟迟没回来,卫小娘就知道自己的这一胎会很难生。所以要喝水,要吃东西。因为她不相信屋里这两个人,她要想办法把这两个人支走,方便跟明兰求救。因为她知道明兰一定在外边等着。
镜头给了卫小娘的手一个特写,那么大的手抓着那么瘦小的胳膊,她想把自己的求生欲和事情的紧迫感,通过手的力量传递给明兰。
大夫给卫小娘扎上针之后,卫小娘深深喘了一口气之后才说话,这是演员表演的细节。卫小娘额头上的汗,接生婆额头上的汗,卫小娘和明兰衣着的变好,都是导演的细节。
镜头最后给了摇篮一个特写,然后给了屋子一个全景,死在血污里的卫小娘在这样的场景里显得那么小,那么孤独,那么绝望,以至于死不瞑目。
阳光照射着的那一盆血布,告诉了观众,这里有个母亲经受了怎样的折磨。
明兰从屋里走出来,透过明兰肩膀的镜头给到的是林小娘和周娘子,这两个杀人凶手背对着阳光,面容黑暗,模糊,像两只厉鬼。
明兰哭着走到了院子里,停在了井边,看着井口,这个时候的明兰是想死的,绝望的。如果不是顾廷烨安慰她,她又突然晕过去,她大概就跳井了。
在明兰最绝望的时候是顾廷烨给了她安慰,就像以后的岁月里,每当明兰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时,顾廷烨总是像这次一样及时地出现。
顾廷烨的出手是为了明兰,也是为了自己,因为母亲白氏也是生孩子难产一尸两命的。顾廷烨和明兰的爱情就因为这次巧妙地纠缠在一起了。
林小娘和周娘子
卫小娘胎大难产是注定的,她俩的出现表面上是来帮忙的,实际上是想阻挠一切可能救卫小娘的机会。
想把明兰支走,阻拦明兰进产房,不让大夫进产房,都是为了拖延时间。最严重的的要属林小娘的那句话,你一个男人想干什么,侮辱内眷名节吗?
就算卫小娘真的母子平安,也会因为这句玷污产妇名节被盛纮嫌弃。
看门人
明兰想找大夫,大门是关着的,没人守门,明兰只能爬墙出去。顾廷烨打开了门,直到明兰回来大门那还是没有人,倒是看热闹的酱油群众聚集了一堆。
看门人都被林小娘支走了,没人开门里面的人就没办法向外求助,就算外边人想进来也进不来,因为那是擅闯官宅。看门人都被林小娘安排在了卫小娘的院外,就等着林小娘叫他们以便应付突发情况了。林小娘真的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在里面了,所有卫小娘只能死了。
华兰
华兰这个时候应该已经跟袁文绍成亲了,这一次是她回娘家。第一集的华兰还不知道如何处理聘雁的问题,现在已经能给大娘子出主意了。这说明华兰在袁家过得不好,常常要应付很多事情。如果她过得好就应该还是原来盛家大姑娘的样子。
两个版本
《知否》这部剧有DVD和TV两个版本,DVD版是73集,TV版78集,也就是被芒果台剪烂了的。两版有些剧情也不一样,DVD的第三集是从白家老太爷的灵堂开始的,卫家姨母要来结束,TV版是从卫小娘生孩子开始,盛家进京结束。
我看的是DVD版的剧情。
卫小娘
看第三集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个细节,顾廷烨把明兰从水里救出来之后两个人有段聊天,明兰提到卫小娘喜欢看《战国策》,还说宅子里的事情一点也不逊色于战场。所以我觉得自己以前对卫小娘的判断是错误的,卫小娘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
战国策就是讲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说辞,以及他们用权谋智慧改变战争结局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一群高智商的人互相之间的斗智斗勇。
卫小娘喜欢看这样的书,她怎么能是个头脑简单的人?一定是她自己选择了隐忍,不依靠盛纮,不依靠大娘子,她也想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把明兰养大。
她的底气来自于李娘子镇守娘子关这幅画。
平阳公主既不仰仗父亲兄弟,也不仰仗丈夫儿子,一样可以抵挡百万雄兵于阵前。这幅画就是卫小娘的底气。
给了卫小娘更多勇气的还有盛老太太,因为她就是活着的平阳公主。
盛家现在的一切都是盛老太太给予的。是盛老太太这个女人在丈夫死后力挽狂澜,挽救了盛纮,保护了盛家大房,一手把盛家从悬崖边推到了如今的山峰上。
她们都是卫小娘的精神支柱,她们让卫小娘相信,一个女人,就算谁都不靠也可以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这条路,卫小娘也想走走试试。
比起明兰,卫小娘的思想更像是穿越者。她是盛家最大的孤勇者。一本书还原真实的卫小娘,女性孤勇者,她比明兰更像穿越者
原著小说里顾廷烨很晚才出现,在电视剧中他在第一集就出现了。为了让改编变得合理起来,顾廷烨的这次出现有了很多的任务:
一男主提前入场,让大家更早地入戏,毕竟没人愿意看只有女主的电视剧
二顾廷烨这次到扬州明面上是跟袁文纯见识一下扬州的迎亲礼,背地里是要接受姥爷的遗产
三跟长柏交朋友,跟盛家和明兰有了更多的交集
四,因为帮过明兰,所以就算顾廷烨是强迫明兰嫁她,明兰也得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