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虽然不宠爱皇后,但她的地位一直非常稳固。宠妃可以有很多,皇后只能有一个。
如果不是甄嬛扯出皇后害死纯元皇后的事,皇帝是不会下定决心处置皇后的,顶多关她一段时间的禁闭,她的皇后之位还是稳稳当当。
对皇后的所作所为,皇帝并非一无所知,但他并没有要换人的意思,甄嬛能够扳倒皇后也属侥幸。
皇帝为什么不愿意轻易动皇后?这背后至少隐藏着三个真相。
真相一:江山稳固才是皇帝的首选。
当皇帝看似风光无限,大权在握,但也是高处不胜寒,经常被当成了孤家寡人。
在外,要防着那些大臣们,他们看着个个忠心耿耿,但又各怀心思。
作为皇帝,虽可凭借权威压制住他们,但压制住一时,压制不住一世。
最重要的还是要让那些大臣们心甘情愿为皇家效力,这需要给他们职位、权力,皇帝还要适当做出妥协,以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
对内,要安抚好各个妃嫔,她们背后是一个个的势力集团,后宫暗流涌动,前朝也不得安宁。
所以,皇后的人选不一定是皇帝爱的女人,但一定是一个家族势力强大的女人。
宜修出自乌拉那拉氏,与太后是一脉相承,与皇家的渊源很深,在朝中也得到很多大臣的拥护和支持。
皇后如果没有犯下致命的错误,皇帝是不能轻易废后的,不说太后不答应,即使太后不在了,朝中的大臣也不会答应,轻易废后相当于动摇后宫之本,后宫不稳,前朝也不稳。
所以,历来皇帝废后都是慎之又慎的事情,即便皇帝愿意,也要跟那些老臣们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斗争,最终以皇帝的权威压住。
真相二:皇后是管理后宫的合适人选。
连太后都觉得,宜修是管理后宫的合适人选,她有手段,能够压制住那些蠢蠢欲动的妃嫔们,不像纯元,内心纯良,很难让那些自命不凡的女人们信服。
自从当上皇后,宜修就保持住了自己后宫之主的权威,虽然华妃时不时表现出不服,但也不敢不敬,皇后的地位独一无二。
后期,甄嬛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大臣们只是忌惮她生了儿子,对她本人并不认同。
张廷玉向皇帝提出,如果要立六阿哥为继承人,那就要杀母夺子,杀死甄嬛,否则甄嬛可能会操纵朝政,因为在他们眼里,熹贵妃从来不是善类。
这样一比较,皇后还是掌控后宫最合适的人选,废了皇后,只会让后宫不稳,不会带来更多的好处。
真相三:对后宫的权力争斗皇帝非常清楚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何况是后宫这样一个环境相对封闭,女人扎堆,要分享的利益(皇帝的宠爱)又相对集中,你争我夺在所难免。
皇帝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知道后宫的女人都不简单,很难用好人与坏人来界定她们,她们只是得宠各自使出浑身解数。
在皇帝看来,这不是坏事啊,这么多女人为了我来打架,勾心斗角,可见我是多么重要啊。
虽然她们因为争斗也可能惹出一些事来,比如今天你告我一状,明天我整你一会儿,然后都哭哭啼啼跟皇帝诉苦。
这些,对皇帝来说都不是事,你们私底下争你们的,只要不闹大,我就当没看见,我可不愿意被这些事牵扯精力,真是太烦人了。
所以当皇后和甄嬛互相争斗的时候,皇帝觉得她们只是争争权,争争宠的问题,皇帝并不想成为她们争斗的工具,她们说谁不好皇帝就处置谁,除非闹到无法收场。
这样,皇帝想不处置皇后都难,就算废了皇后,任何人都不能提出异议,这已经达到废后的标准了。
如果不是甄嬛弄明白了安陵容那句“皇后杀死皇后”的含义,要想扳倒皇后还要费很多周折。
图片来自《甄嬛传》
关键词: 合适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