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时尚和娱乐资讯网站

全球观点:德云社《探水清河》,为什么被称为“非主流”?

发布时间:2022-06-25 08:45:33   来源:东方资讯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探清水河》这首民俗小曲,德云社的张云雷,更是将其视为自己的“代表作”。


(资料图片)

“桃叶儿尖上尖,柳叶儿就遮满了天,在其位这个明阿公,细听我来言呐”,曲风非常的优美。

据说这首民俗小曲,根据清末民初北京小曲改编,非常有“国风范”。但是马连登的儿子、曲艺名家马岐,直播间中直接炮轰《探清水河》,将其定义为“低俗”难登大雅之堂,颇有一副指桑骂槐的姿态。

01嫉妒蒙蔽了双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探清水河》这首北京小曲,讲述的是什么。百度百科中明确表明,这是一首叙事歌,是一个爱情的悲剧,小六和大莲两个人,双双殉情的故事,为了纪念忠贞不渝的爱情,后来被改编成为了小曲,传唱度非常高。

此前不少艺术家,都演唱过这首小曲,从来没有任何的质疑声,怎么德云社中的成员,演唱之后就成为了“低俗”。

很显然马岐针对的不仅仅是《探清水河》,还有一直不被主流接纳的“德云社”和郭德纲。

直播间中马岐这样说:“这个《探清水河》在过去,用天津话说就是窑曲,这个歌被郭德纲唱火了”。

怎么没有提到其他人,这是让我最为费解的地方。此曲从前确实有点低俗,但是这首小曲经过改编之后,重新“活”了起来。

更改之后颇有民谣的风格,这首小曲既然已经改头换貌,为何要用过去的错,来惩罚如今的演唱者。

如果真的是一首“窑曲”,那么不管是在什么场合,都不应该演唱。但是马岐声称:“这是一个最低档的曲子,可以演唱分场合”。

这就有点让人琢磨不透了,德云社捧红了这首改编本的小曲,怎么别人就可以唱,郭德纲等人就不可以了?

认真去聆听了“德云社的两个版本”,一个是郭德纲演唱的,颇有一种老岳父的怨气。

而张云雷的腔调颇有一种痴情范,值得一提的是,“刘宁宇”也曾经演唱过,但是没有任何低俗的成分在。

就是两个痴男怨女,因为感情三更约会,后来被父母发现,大莲遭到了毒打,最终跳河身亡,六哥哥探水清河殉情。

我不明白艺术家马岐口中的低俗,所指的是什么?保留了当时社会的背景,叙事的方式呈现出了一段忠贞不渝的爱情。没有任何大尺度的措辞,何来得“低俗”?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那份“坚韧”,这样的精神,才是整首歌曲的灵魂。

马岐自称这是最低档的歌曲,这是让我最为费解的地方。纵观整个华语乐坛,这样的民谣越来越少,怎么就低俗了?

莫非是我的格局不高,鼠目寸光没有get到艺术家的那个“点”?德云社这些年来,一直被称之为“非主流”,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吧。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稳坐相声界的龙头宝座,诸多主流坐冷板凳,嫉妒蒙蔽了双眼?

02《杜十娘》也应该下架?

凡事都有过去,《孟子·告子》中,孟子说过这样的一句话“食色,性也”,这句话被很多人理解为“饮食与喜欢美色,是人的本性”。

如果你这样想,那么就错了,其目的是为了仁与义的铺垫。

为什么要提到孟子,这位文化圣人,都明白凡事需要铺垫,那么艺术也是这样的道路。

《探水清河》原版,到底是什么样子,已经成为了过去式。马岐提到了“郭德纲”,那么我们就以德云社中的小曲和填词来看。

我觉得非常正常,没有任何的大尺度,可能从前真的难登大雅之堂,但是郭德纲给了这首小曲重生的机会。

让每个人在音乐中,了解到了昔日的光景。朗朗上口的词曲,直接让这首小曲出圈,还释放了爱情的“精神”。

这样的作品,不应该被恶意抨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不管这首歌曾经出现在哪里,什么样在演唱,艺术高于生活。

这件事情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可以提出合理的质疑。

即便是马岐老师所说,曾经这首歌是“窑曲”,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这样一首作品,也许真的非常低俗,那么原版是什么样子?

是什么样的情况下,演变成了另外一番画风,作为岁月长河中的一份“不见光的文化”,怎么就不能“从良”。

用过去的错,来惩罚现在的改编演唱者,我无法认同这样的观点。如果按照马岐老师所说,杜十娘、李师师关于类似的报道,都应该全部下架。

卓依婷就唱过《杜十娘》,这首经典的老歌,陪伴了很多70后和80后。

难道也是一种低俗吗?杜十娘是什么样的人,那可是古代青楼女子,深受压迫忠贞不屈,希望摆脱命运的桎梏。

她也是为情所困的人,纵身一跃滚滚波涛之中,她的故事改编成为了电影,这又该怎么去对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但是将自己的认知,强行附加到别人的身上,这位艺术家,字里行间都是郭德纲。

难道其他人没有演唱过?最早的演唱者是曲艺家赵俊良,怎么马岐只字不提,将所有的错归结到了德云社,很明显这就是一种针对。

03结语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何为高雅、何为低俗?青楼楚馆传唱不一定就是低俗,要知道京剧、昆戏想当年,也出现在这样的地方。中华文化唐诗宋词,如果没有这群人的传唱,怕也是不能流传千古。

这样的论题,永远都没有答案,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于艺术的欣赏,这样的辩论没有什么意义。

改版之后的小曲,已经去掉了“俗”的风骨,但是成见是一座大山,马岐的评价是否理性,围观者最为清楚,对此你们怎么看?

关键词: 探清水河 高于生活 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