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时尚和娱乐资讯网站

“鬼市”上长大的姑娘

发布时间:2021-10-21 14:07:42   来源:最人物    

杨静是从茶山上生长起来的一代。

她的名字,始终带着一个前缀——唯一一位信阳市市级茶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这个故事,关乎手艺的传承,也关乎一个群体的命运。

一口大锅,锅面朝外倾斜,男人站在锅前,手臂用力地翻炒着。茶叶失去水分,空气中弥漫着茶香。

两点,那个买卖茶叶的“鬼市”就要开了。男人得在凌晨开市前,穿过四下寂静的村道,把新炒好的茶叶,运送到“鬼市”。

茶叶以新为贵,趁热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这是杨静童年的记忆。“鬼市”是茶叶集市特有的花名。

在河南省信阳市的西南部,有一座名为浉河港镇的小镇,那里是杨静的家乡。浉河港以绿茶闻名,被誉为“茶王之乡”,享誉中外。

这里也被称为“无粮之乡”。由于气候适宜,镇上鼓励开荒种茶、退田种茶。渐渐地,在这片小山丘上,已看不到粮食和蔬菜的踪迹,青绿的茶丛开遍山野。

茶山 受访者供图

杨静是从茶山上生长起来的一代,家里三代都是茶农。杨静从小得到的学习奖状不多,“采茶小能手”的奖状却成摞地堆着。

“小时候,放学了,都去茶山里采茶。”三月到五月,是茶山上最忙碌的季节。学校会组织采茶,采得多,能得到“采茶小能手”的奖状。

信阳毛尖,以芽为主,一斤茶叶,约有6万颗嫩芽。茶丛低矮,父母弯腰躬背6万次,才能采满一斤茶。

杨静明白,自己的生活支出,就是一颗颗茶芽攒起来的。只有把茶卖出去,家里才能维持日常生活。这是一个茶农家庭的真实生活写照。

小时候,杨静想着,长大后再不要做和茶叶有关的事,她只觉童年时光被占据。

事与愿违的是,家里卖茶的收入不足以负担两个孩子的学费,杨静主动放弃学业,18岁那年,去了茶店卖茶。

杨静 受访者供图

直到一名顾客改变了杨静的人生轨迹。

那时,她已在茶企工作了7年,晋升为销售经理。一个客人问她,能否讲讲信阳的茶文化。她想起5首和茶有关的诗,但对于茶的历史,却不甚了解。

杨静觉得,卖茶不一定要去吆喝,真想把茶叶卖得好,得需要找不同的方法,让消费者主动地感受到茶好。

这构成她最初的信念——让更多人爱上信阳茶。

后来,她开始倾向性地去学习茶文化的知识。2015年,她决定辞职,游访有名的茶山,和茶农交流,学习当地的茶文化,后又南下福建,拜师学茶艺。

她师从宋代点茶非遗传承人章志峰,是他的第161个学生。1年的时间里,她把唐煎宋点明清泡,都学了一遍。

杨静 受访者供图

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童启庆的一番话,她还记着:

我们现在能看到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这些都是前人留下来的,那作为我们这一代,又可以留下什么给后人呢?

杨静想:“每个时代,都要留下一些什么,让后人记住。”

为此,她决定整理和挖掘信阳的茶文化,整理创新,提出了信阳茶艺的非遗立项的申请。2019年,这个想法得以落实,信阳茶艺成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杨静也成为信阳茶艺唯一的一位非遗传承人。

杨静想起,幼时帮父母种茶的光景。她和弟弟牵根绳子,一人一头。父母就顺着绳子的方向,播下一颗颗茶籽。

得有播种前的这根绳子,来年的茶树才能长得茂密笔直。

辞职这事,父母起初不太理解。杨静从小就不太会做出格的事情。

在众人印象中,她从不做那只出头的鸟儿,巢穴是她的安全地带。在一群人中,她总是将自己包裹起来,坐在角落里,静谧不语。

在茶桌上,杨静无需言语,茶是桌子上的主角。当她沉浸在冲泡的过程时,她能自信起来。它补足了杨静的社交语言。

“我特别有信心,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杨静说。

杨静 受访者供图

茶里,有家人的挂念,也有家乡的连接。

中学时,要外出住校,家人会在杨静的书包里塞一包茶。不舒服的时候,先喝一壶浓茶。

杨静抿到的第一口茶,是清苦的,滋味浓沉,清香悠长。

信阳人习惯了浓茶的清苦。但杨静发觉,于外界而言,尤其是对初次接触绿茶的人来说,苦成为推广信阳茶的一道障碍。

“年轻人喜不喜欢喝茶,和他喝到的第一口茶有关系。”她希望更多的人爱上信阳茶,提高信阳茶的接受度,“茶不止苦这种单一的味道,我希望人们喝到信阳茶的第一口,是甜的。”

如何让茶的滋味,变得不苦呢?

“其实明代就有这种方法,只是朝代更迭,又没落了。既然我们知道信阳茶很好,为什么不用一种更好的方法,让别人知道?”

明代张源在《茶录》里记述:“投茶有序、毋失其宜。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信阳人最常用的是下投法,先加茶再注水,滋味浓醇,而上投法,则是先把水注满,再去投茶,茶叶色泽鲜亮,滋味甘甜。如果不想过浓过淡,就可以使用中投法。

杨静将历史上信阳人喝茶的习俗,与现代玻璃茶具结合,编创了一套现代茶艺——信阳毛尖玻璃杯茶艺。

杨静 受访者供图

乡邻疑问,喝茶怎么也是非遗?

走在信阳,大街小巷,鱼摊菜贩,都放着一个茶壶。喝茶没那么多讲究,放上茶叶,开水一泡,都是这么过来的。

与其他非遗项目相比,它不够古老,甚至没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我喝茶喝了一辈子,还能有错哩?”

但是后来乡邻发现,用杨静的泡茶方法,茶叶的滋味更为丰富。更重要的是,它吸引了一大批的客户,打开了茶叶的销路,焕发出非遗的经济价值,让信阳茶走得更远。

杨静 受访者供图

渐渐地,杨静发现,自己在线下跑,收效寥寥。知道信阳茶艺的人,还是很少。

她感觉被什么困住。

这时,非遗手艺人和短视频、直播平台,打了一个照面。

“以前我们做茶叶,基本是熟人圈子。但是这两年,陌生人多了,很多人找到我的时候,都会说‘是从抖音来的’。”

通过她的抖音号@静林源信阳毛尖,更多人知道了信阳茶艺。一些粉丝从外地直接导航到店里,学校和企业也慕名而来。今年,她还配合大学录制了5场茶艺幕课,推广到全国。

这大大降低了杨静推广非遗的难度——她站上了一个舞台,能被爱茶的人看见。

杨静外表恬静,内里却是一个很拼的人。

视频镜头里的她,和镜头外别无二致。

她身着丝质长裙,裙子上绣着古典的图案。她在茶桌上坐着,眉眼弯弯。清新恬淡的妆容,漫溢出典雅的东方气质。

那些视频,大多带有粗糙和原始的色彩。她没有团队,自己摸索着用手机拍摄——为此,她还去广西上了一个星期的手机摄影课。

杨静希望,呈现生活的真实。她将镜头对准茶山上的茶农,对准自己。所有的镜头里,她始终与茶叶相伴。

这些镜头,就是杨静真实的生活。

那些视频最开始只是随手一发。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点赞留言,其中不乏很多年轻人,说这种生活很雅致,是他们对田园、对山居的向往,也表示想尝尝正宗的信阳茶。

今年4月,杨静加入了抖音电商的行列,有了自己的抖音小店,也在直播带货。

杨静说,直播上,自己还是个门外汉,“不专业”,但是讲起茶来,她能讲上一天,还意犹未尽。

一回,杨静正在直播,一位粉丝要了杨静的联系方式。下播后,粉丝给她打来电话,聊了近半个小时,谈了喝茶之道。

粉丝说自己喜欢杨静的视频风格,不疾不徐,说话节奏很舒服,“是一个做茶的人”。

粉丝又把杨静在直播间讲解的专业知识,分享给自己爱茶的朋友。后来,好几位都来抖音电商找杨静买茶。

关键词: 鬼市 长大 大的 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