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
这句出自鲁迅先生的名言,是支教老师侯长亮的座右铭。
十年来,候长亮扎根乡村教育,坚持在山区支教。
在支教过程中,侯长亮与同样热爱支教事业的雷老师相知相恋,并于去年步入婚姻殿堂。
他们在支教学校门前拍摄的婚纱照走红网络,引来人们对于乡村教育的更多关注与反思。
而侯长亮始终深信,乡村教育的萤火之光,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云南昭通的大山里,晴空之下,一袭白纱。
十一月的云南尚不是很冷,暖洋洋的阳光下,侯长亮的心中无限喜悦。
因为这一天,他在所有学生的见证下,与他的爱人雷老师一同拍摄了一组特别的婚纱照。
婚纱照的拍摄地,就是他们二人共同支教的小学。成片中也没有什么特效和奇景,只有学校里孩子们童真的笑脸。
然而就是这么一组如此朴实的婚纱照,一经曝光后,却收获了满满的敬意和祝福。
人们无不感叹,如今竟还有这样的支教伉俪。
1986年,侯长亮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小乡村。
自爷爷那辈开始,侯家便不富裕,母亲又常常生病,抚养三兄弟的重担都落在了父亲一个人的肩头。
高考那年,侯长亮成功考入湖南文理学院计算机专业,成为村里仅有的几个大学生。
那时的侯长亮着实称得上是“全村的希望”。
可任谁都没有想到,这个费尽千辛万苦才从乡村走到城里的大学生,会愿意再回去,甚至是去往比自己的家乡都还要落后的“山沟沟”里,去教村里娃。
“放着好日子不过。”这在村里乡亲眼中完全是个匪夷所思的决定。
但侯长亮想得很清楚。
作为乡村里走出的大学生,侯长亮太清楚老师对于学生的意义,而乡村缺老师的现状更为触目惊心。
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考虑,他正式决定,去支教。
侯长亮选定的支教第一站,是广西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尤齐小学。
侯长亮从一位相熟的公益人士处得知,那里的瑶族小学十分缺老师。但客观的经济条件就摆在那里,对于支教老师来说,当地除了一张床,什么都给不了。
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当同班同学都在忙着跑面试、找工作的时候,侯长亮净忙着打包他的锅碗瓢盆、床单被褥。“活像农民工。”
带着鼓鼓囊囊的行李,2011年的夏末秋初,侯长亮和两位同行友人一起坐着大巴,从县城一路往村里进发。
透过车窗,侯长亮被自己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从前只在地理课本上了解过的“喀斯特地貌”,如今就这么生生地展示在了侯长亮面前,随着路程的行进,两侧的石头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连绵。
侯长亮后来才得知,他所前往的支教地正属于全球石漠化最严重的一带。
“除了石头,还是石头。”
多年来,当地人几乎是只能在石头缝里种点红薯和玉米。学校里,更是除了一间空教室,什么都没有,甚至连喝水都成问题。
生活上的困难倒还在其次,令侯长亮更为不解的是当地居高不下的辍学率。三分之二的学生会在小学四到六年级期间辍学。
2012年7月,班里一个向来内向的女生“小韦”主动邀请侯长亮去家里家访。
那是春季学期的最后一天。当天考完试放学时,天色已晚,而小韦家又是班里六十多个孩子中最远的一个。去一趟小韦家,要翻越数座山。
侯长亮正想提议改天再去,小韦却低声讲道,“老师,如果你今天不去,我爸爸下学期可能就不让我读书了。”
听到这话,侯长亮突然明白,眼前的这个小女孩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在向他求助。
“你等一下,我去拿手电筒。”
来到小韦家中,侯长亮百感交集。眼前的这个连电都还没有通的茅草屋,已经将这家人的不易展露无遗。
作为支教老师,侯长亮无数次面对着现实和理想间的残酷抉择。
生活每每掀开自己鲜血淋漓的疤,都需要人们用数倍的温暖疗愈。
即便总会被学生家中惊心动魄的贫瘠所刺痛,侯长亮依然坚信,教育才是改变山里孩子命运的唯一方式。
为此,他甘愿在学校与近百名孩子家的山路之间,辗转来回。
家访的路虽不好走,侯长亮更在意这些孩子们未来的路能否越走越宽。
在侯长亮的努力下,他所带的那届学生,无一辍学。
现实问题始终纠缠着每一个山村里的人,包括孩子们、也包括侯长亮自身。
每月靠着八百来块的支教工资生活,还要常常自费为孩子们贴补,侯长亮的生活一直捉襟见肘。
2014年初,侯长亮的父母决定翻修家里的土坯房。家里的哥哥和弟弟都出了几万块钱,只有侯长亮一分钱都拿不出。
那时,他已经做了两年半的支教老师。现实压力下,侯长亮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试着暂别支教生活。
离开尤齐小学的那天,孩子们围着他的车唱《再见》。
唱着唱着,孩子们哭了,侯长亮的眼泪也再难抑制。
望着眼前这些孩子们的纯真脸庞,侯长亮不禁扪心自问:“离开他们,是不是自己做错了?”
事实上,侯长亮的担心不无道理。
作为教育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他走了,尤齐小学短期内再难有新的老师。
悬着一颗心,侯长亮到了深圳。
他再也不需要喝烧开了再过滤浮渣的水,也不需要顿顿都烧火做饭。
城里什么都方便,但每每接到山里孩子们打来的电话,叫他“亮亮老师”,侯长亮总会一秒破防。
经过一番思虑,他决定辞去深圳的工作,继续支教。
并且这一次,再不给自己设定归期。
2015年,侯长亮因扎根乡村教育被评为广西公民楷模“十大新闻人物”。
侯长亮没有想到,一门心思扑在支教事业上的自己,也能收获爱情。
2015年上半年,同样关心支教事业的雷老师与侯长亮相识。
那时的雷老师尚在读研究生,并不具备长期支教的条件,侯长亮只当她是个心肠不错、对教育事业有热情的女大学生。
而两年后,侯长亮才明白,原来这个女孩对于乡村教育的关注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2017年夏末,侯长亮在去往云南昭通的绿皮火车上第一次见到了雷老师。每次选定支教学校之前,侯长亮都会前去实地走访。
这次,他邀请了雷老师同行。
完成走访后,雷老师和侯长亮都留了下来。支教生活中的朝夕相处,让侯长亮全然地看到了雷老师的娴静与爱心。
那年国庆假期,侯长亮鼓起勇气表白。忐忑地等待了十天后,侯长亮终于等来了雷老师的认可。
他们成为了大山里的第一对支教情侣。
山中的路始终崎岖,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便是双腿。2018年3月底,一批外来捐赠的课外书和蜡笔送到了村里。
但上山的包裹是没人送的,要把图书和蜡笔运到学校,只能靠人和背篓。
支教十年间,背着几十斤的物资上山进校,是侯长亮常做的事。
这次,侯长亮准备了两个背篓,他一个,雷老师一个。
为了少跑几趟,侯长亮每次都会把自己的背篓塞得满满的。
80斤的课外书背在身上,又是上山路,侯长亮走不了很快。
走在前面的雷老师便转身记录下了这一幕。这也正是侯长亮最初发布在抖音上的视频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