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时尚和娱乐资讯网站

戏骨张颂文跌落“神坛”被吐槽油腻?这才是教科书式的演技

发布时间:2022-04-07 15:09:08   来源:凤凰网    

前几天,电视剧《心居》迎来了大结局,凤娱指数大众评分6.5,专家评分5.3,豆瓣开分5.8,口碑一般。

老掉牙的狗血剧情,潦草做作的背景设定,再加上几位主角被编剧写得“全员崩坏”,这种为了贩卖焦虑而忽略现实意义的都市剧,早已让观众嚼不出任何新意。

而身为主角之一的张颂文,也无法在这场炮火中幸免于难——从出场就被吐槽演得太油腻、太尴尬,浮夸到令人窒息。

这对于演技一向备受好评的张颂文来说,无疑是一场口碑危机。

刚要迎来事业的春天,这么快就要跌落“神坛”?

欢迎进入“凤娱指数-影剧综榜单”小程序,搜索“心居”并发表你的看法。

01油,但没有很腻

张颂文在《心居》中饰演的展翔,是一个早年炒房致富的暴发户。

他在十几岁连学都没上完的年纪,莽莽撞撞扎进社会泥坑摸爬滚打。

没过几年就敢贷款在大城市买房,随后又以租养贷,陆陆续续购入了数十套房源,有的拆迁,有的随着楼市一起水涨船高,最终成就了这一身铜臭味的“包租公”。

展翔这个人物的市井气很足。

胆大又会投机,商业嗅觉灵敏,却没什么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因为从小出来打拼的关系,他的文化水平不高,精神世界也称不上富足,因此无论再怎么虚张声势包装外表,身上也总有一股洗不掉的世故味儿。

也就是说,角色本身的设定就很油腻。

正如原著中对展翔「轻狂无状、张牙舞爪、肤浅得像小学生」的描写,张颂文在剧里的“油”显得恰如其分。

对台词的把控是一部分。

比如说土味情话,如何在“自以为是的浪漫”和“粗浅油腻的表达”之间拿捏好那个度,对于演员来说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难题。

张颂文在体态上的处理也很绝。

他使用了大量的肢体语言,去展现人物吊儿郎当的一面,但又不会显得过于悬浮。

不同于其他男性角色的舒展,展翔的身体大多时候都是半弓状态,总是忍不住吊儿郎当地摇头晃脑;

展翔有钱,也喜欢打扮。

尽管身着名贵的衬衣手表,但你总能很快从他站立的姿势,以及满是褶皱的服装中分辨出,那是经岁月磨砺后粗糙的江湖气。

和冯晓琴(海清 饰)闲聊,没骨头似的往栏杆上一靠。

整个过程手部动作始终没停过。

下楼梯时的小碎步,前倾的脖颈,架在身体两侧来回晃荡的手臂……

这些肢体语言无需对白加以赘述,也能迅速向观众透露人物特质:

一个人到中年,喜欢美女,自以为追求时尚,却怎么也抹不去腻味劲儿的土大款。

这里有个擦嘴的细节也很出彩,展翔的追求对象顾清俞(童谣 饰)从外边回来,问他正在吃什么。

张颂文立刻抹了一把嘴,小声答“梅花糕”。

在心爱的人面前总想变成优雅绅士,但下意识的习惯却改不掉。

展翔走路时姿势总是松松垮垮的。

根据角色状态和当下处境,张颂文在每次的“松”和“垮”之间都做出了调整,使得这些本该乏味的走路戏,有了不同的情绪输出。

和冯晓琴日常打嘴炮时,他脚步轻松摇摇摆摆地走进店里,像是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爱人顾清俞选择离开,展翔微笑着成全,转头在路上悄声流泪。

尽管有墨镜为自尊遮掩,走路姿势也依然算不上得体,可垂在身侧的双臂,却早已暴露了他的失意和伤心。

当这种层层递进的情绪,通过张颂文润物无声的演绎表达,许多观众对“油腻”的展翔有了改观,变得讨喜起来。

甚至有人直言,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他才是全员崩坏中最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角色。

他总是油嘴滑舌地说情话。

心甘情愿当了数年的备胎,收获过希望又次次经历失望。

尽管如此,还依旧保持着笑容与风度。

催着租客交钱时,他趾高气昂地抬着下巴直指对方,大放狠话,粗鄙之态显露无余。

然而当租客表明处境,称等自己处理店铺卖车后会交上房租时,他又别别扭扭地动了恻隐之心。

“不……不着急”。

面对冯晓琴似假是真的表白,他一改往日嘻嘻哈哈的态度,真诚地给了对方反馈。

看张颂文演戏过瘾的原因就在于此。

展翔不是刻板印象中该有的「追爱角色」:没有所谓的少年气,不够优雅也不忧郁,油腻跳脱且擅长自愈,好像根本不需要被观众怜爱。

但你却能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人物的生活肌理。

关于这一点,在张颂文以往扮演的角色中也有迹可循,比如《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的唐奕杰。

一个贪婪且变态的贪官,在官性、夫性和父性上全盘失控的男人,从影片出场开始,就注定成为全剧最吸睛的角色。

无论是在影片开头,老唐为安抚聚众斗殴的村民,拿着大喇叭普粤自如切换,道貌岸然的样子;

还是看到阿云被焚尸后,在火光中露出的那一丝怯懦苦笑。

太传神了。

传神到电影散场时,不熟悉他的观众都在嘀咕,娄烨是不是真的找了个公务员来参演。

而到了《隐秘的角落》朱永平一角,更是一度到了被封神的地步。

剧里有两场戏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场是朱永平出场打扑克,其中许多台词都是临场发挥,比如“坐南向北 风水财运滚滚”等关于风水的念叨。

还有起身下意识把包夹在腋下的动作,让一个生意小老板的形象立刻跃然于屏幕。

据说这里原本是一场打麻将的戏,后来张颂文提议改成扑克,原因是麻将打一圈要很久,做生意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

除此之外的另一场高光时刻,就是在女儿死后,朱永平一个人吃馄饨的戏。

摊主不知情,照例给了他三份馄饨。

他先是想把女儿的那份丢掉,怕带回去老婆看到触景生情,又觉得扔掉馄饨就像是彻底抛弃了女儿。

最终他选择回到摊上先吃掉一份。

沉默地,把馄饨和着眼泪一起吞进了肚里。

这场戏开拍前张颂文特意饿了三天。

同时也尽量让自己少睡一点觉,这样出来才会有「一位因丧女瞬间垮掉的父亲」的立体形象。

这是一位演员与角色共同构建起的信念感。

02就,熬呗

虽然在《心居》里过了把炒房暴发户的瘾,可实际上入行二十年连房都买不起。

回溯张颂文的演艺之路,用「大器晚成」来概括最合适不过。

和许多演员的童子功不同,张颂文属于半路出家的类型。

他在广东韶关的一个普通县城出生,按部就班的成长学习,母亲的早逝让他选择在初中毕业后上职高,这样可以早些出来工作贴补家用。

没有优渥家境,没有漂亮的学历,毕业后的张颂文去到东莞打工,只能在基础工作的圈子中打转。

他做过饮料销售员,做过酒店服务员,做过印刷厂工人,还有空调安装工。

1995年,国内旅游业开始兴起。

张颂文瞄准这块还未开拓的市场,当机立断转型当了导游,从一开始的地陪到负责带游客出国的领队,他只用了两年时间。

仅是泰国一个地方,张颂文就去过200多次。

由于为人真诚待客热情,游客们都非常喜欢他,再加上他愿意吃苦耐劳,几乎是一年365天连轴转,因此也收获了不菲的报偿。

张颂文回忆,那时国内的工资水平大概是500块,而他一个月的工资就已经高达2w

这个数字在当时那个年代,显然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

可张颂文却没有因此感到安稳。

导游的工作是很好,却不是他真正的心之所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颂文和女同事聊天时被问起梦想,也就是「最想干的事」。

出于自己从小对电影的热爱,他几乎不假思索就有了回答:“想天天躺在床上看电影。”

“那你的梦想就是做电影!”姑娘说完,还鼓励他报考艺术院校继续学习。

一语惊醒梦中人。

在这次谈话发生的六个小时后,张颂文辞掉了工作,处理了宿舍里的家电,带着一腔孤勇从深圳飞到了北京。

从此再也没回去过。

在他看来,这件事必须一个人当机立断做出选择。

因为一旦找人商量,就会遇到很多的“反对派”,他们会逐条向你列出追梦二字有多么不现实,直到扑灭你心中的火。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2001年,25岁的张颂文如愿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成为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

同年入学的还有周一围。

在校期间的张颂文很是用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拿过全国大学生戏剧节的「最佳表演一等奖」,毕业后还因成绩优异被留校,成为表演研究所的一名表演老师。

虽然有了稳定的后路,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演戏。

然而遗憾的是,在演员这个行业,成绩好并不意味着有戏接。

眼看着周围的同学还未毕业就接到戏约,身为广东人的他,却还卡在一口带着粤味儿的普通话上。

光是在大学毕业那年,他就跑过300个剧组,却一无所获。

外形上的劣势也让他受了不少冷眼和嘲笑,曾经被某个副导演评价为“侏儒”。

而一起试戏的周一围,也被嫌弃是“香肠嘴”。

北漂三年跑剧组,被拒绝800多次,当初满怀希冀而来的张颂文,被现实狠狠地抽了一鞭子。

尽管接不到戏的现状让人倍感焦虑,但既然当初选择走这条路,就必须继续坚持下去。

毕业后的十几年间,张颂文辞去了学校的工作,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表演工作室,教过不少明星学员,还得了个“明星教父”的称号。

执教之路行得红红火火,演员之路走得磕磕绊绊——

2016年之前,张颂文不是在各种剧里演配角跑龙套,就是演无名作品的男一号。

2018年,张颂文主演电影《西小河的夏天》在釜山国际电影节获奖,然而在国内没什么讨论度。

直到一年后的《风雨云》,才让他真正走入大众视野,在华语影坛露出一小截锋芒。

虽然这部电影的评价褒贬参半,但对于老唐这个角色,观众的感受却很一致:

“演得真**的好!”

2020年,一部《隐秘的角落》爆了。

43岁的张颂文真正“出圈”,成为了大众口中的「优质演员」。

此时距他离开深圳的那个下午,已经过了整整二十年。

03傻,是自愿的

都说张颂文的戏之所以好,来自他演戏完全没有「表演痕迹」。

想要拥有这一特质,对演员来说十分不易,除了有天赋之外,还要有日积月累对生活观察的沉淀。

张颂文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关于这一点,他从不吝啬在社交平台上去展现。

早在博客时代,一株文竹就能让他感触颇多。

他会因群演姑娘和大鹅的互动而觉得温暖。

为酒店空调出风口的一只塑料蝴蝶而雀跃。

记录自己与杨树林十年的春夏秋冬。

当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运用在演戏上,角色的真实性自然就比粗心的人多一分。

“戏不在于多,在于精准。”

这份心性在如今的快餐时代有多难能可贵,答案不言而喻。

在张颂文身上,总能让人看到一位演员原始又炽热的信念感,支撑着他做着一件又一件疯狂的事。

就像《风雨云》时为了贴合角色,他曾一个月增肥了三十斤;

就像《革命者》花絮里脖子上的红痕,和一次又一次的窒息。

有人说像他这样的演员最傻。

不会审时度势多赚快钱,明明熬了那么多年才出头,却还在恪守当“好演员”的本分。

就像精致的利己主义永远不明白,为什么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如果这样一位匠心绝伦的艺术家,都能被评价为“傻”的话,那么我衷心希望,华语影坛里这样的“傻子”能越来越多。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