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开手机,就是铺天盖地的沮丧。
不能做什么,也没法说什么,感觉胸口憋得慌。
和朋友相聚,大家也总是唉声叹气。
似乎在这个春天,体验并谈论春天的美好,不仅是奢侈的,甚至,还是可耻的。
是的,生活还得继续,可我们如何对同胞的经历视而不见呢?
有人说,我们经历着一场共同的“替代性创伤”。
少看会儿手机?当然可以。但……真这么容易就好了。
在网上看到@逃亡者的恰恰 说的一句话:“如何待在个体最安全的状态下以最微小的代价面对他人最大规模的痛苦,这大概是21世纪最恐怖的哲学命题。”
这个命题,我找不到标准答案。
——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安顿自己、安抚朋友。
不泛滥自己的情绪,也不放弃自己的同理。
我相信在“达则兼济天下”和“穷则独善其身”之间,还有无数我们可以容身、可以争取的空间和缝隙——这是我能想到的全部了。
朋友,你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