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时尚和娱乐资讯网站

放弃内娱后,今年最佳港片杀疯了-世界最资讯

发布时间:2022-11-16 15:58:22   来源:凤凰网    

又一部我们看不到的电影在别处上映了,绽放了,爆了。

豆瓣虽然看过的人不多。

但看口碑,大概率是今年港片最佳:


(相关资料图)

上映13天,票房冲破1千万。

导演庄文强更是预测,它能横扫下届金像奖——

到底什么电影那么“犀利”?

又是什么让它成为业界黑马,甚至成为话题、口碑双丰收的电影?

有几个词,不得不提。

18禁。

这部电影因为有过于血腥、暴力的情节,甚至还有杀人、分尸等镜头存在,分级上定为“三级”。

奇案。

根据真实案件改编。

2013年香港发生的大角咀双尸案,凶犯周凯亮携好友谢臻麟,策划、谋杀自己的亲生父母,杀人后分尸,并将残肢冷冻于冰柜之中。

翁子光。

2015年,《踏血寻梅》上映,导演翁子光这部同样分类为“三级片”的电影杀入第35届香港金像奖,成功拿下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7项大奖,也成为第一部在金像奖里获得五项演技大满贯的电影。

对,也是春夏的处女作电影。

所以可以说,这部新的黑马,具备了之前所有拿大满贯的先决条件。

唯一的区别,就是翁子光这次从导演成为监制。

而导演,换成了何爵天。

这部电影也是他的首部长篇作品——

正义回廊

电影几乎完全靠口碑撑了起来。

监制翁子光在票房过千万之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

“我们靠口碑打了一场逆转胜仗,周六晚我看了票房数字,默默坐在我家里的双架床,流下了眼泪,老怀安慰。

这电影到底如何,Sir没能亲力亲为去贡献票房。

但,从它的边边角角,也能管中窥豹。

能弄明白一部三级片。

为何能让大家如此激动?

01

邪恶

当一个人杀了人之后,他会怎么做?

躲藏?

恐慌?

但有人的做法却是谎称失踪,并立即报警,求助媒体帮忙寻人。

把事情扩散,闹大。

这个男人叫张显宗。

在电影预告片的开头,就是一则他发布在网上的寻人启事。

他希望借助网友的帮助找到自己失踪的父母。

△《正义回廊》(杨伟伦 饰 张显宗)

但你看他的眼神,左右飘忽不定,丝毫没有诚恳的意思,眉头放松,半点看不出他的紧张与焦虑。

他早就知道。

这时的父母,早就成了他的刀下冤魂。

所谓寻亲,只是一句谎言。

接着画面一个闪回,出现他弑父的场面。

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变态行为和极高的心理素质?

这是当年很多港人都抱有的疑问。

也是《正义回廊》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电影里,导演给出的答案是:

一,他有一定的反社会人格;

二,他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父母;

三,他愤怒于社会的不公。

张显宗是个有较高智商的人,生活环境优渥,但与此同时,却在感情、工作上,不断受挫。

他觉得这都是父母长久以来“压迫”的后果。

于是,一直处于孤独中的他,内心留下的只有恨。

对父母、生活的恨。

导演还插入了一段张显宗幻想成为希特勒的蒙太奇——他需要被人崇拜、敬仰,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

崇拜他的会是谁?

预告里出来的是一则新闻的播报——

在上址残杀了一对年约60多岁的夫妇

并将其肢解

在画面里可以看到,除了这个杀人凶犯之外。

还有另一位一同处理尸体的人,唐文奇 (麦沛东 饰)。

根据调查,这个唐文奇有过“三料自杀”的经历,因情感受挫在家以烧碳、服老鼠药、吞水银的方式自杀,但抢救回来之后脑部永久受损。

而在张显宗的幻想世界里。

唐文奇就是自己的小跟班。

这两人联手杀害张家父母的作案动机也很简单。

对世界感到痛苦、不满,继而发泄在父母身上,杀了父母之后,只要7年失踪期已满就可以继承他们的遗产了。

杀人动机,有了。

杀人证据,确凿。

两人的犯罪,就是板上钉钉。

仅仅如此吗?

作为一出全港轰动的案件,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结局了,所以,到此为止,正戏还未开始。

别忘了Sir在开头提到的两个关键词:

三级,奇案。

现实案件中,这个案子之所以让人瞠目结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杀害父母。

而是杀害父母的过程。

据警方通报,异常残忍:

凶案现场有着砧板、刀、锯子等工具。

做什么用的?

再检查,在一间房里发现三个箱子,每个箱子里都有一些黑色的塑料袋,里面装的是父母的残肢。

用盐腌好,防止尸臭出现。

头颅,则被藏在了两个雪柜里。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警方还在雪柜上方发现微波炉,以及凶手购买的600多个外卖盒子。

做什么用?

Sir不剧透,但此刻你大可动用所有想象力。

是的,我猜你反胃的同时,也想到了当年邵氏拍的那些“奇案”系列电影。

当时血腥暴力是第一卖点。

而这,也是《正义回廊》被列为三级片的原因。

具体画面大家可以等到……也不知哪一天才能亲眼检验。

可以确定的是。

光是拍这样的画面,就让演员们陷入了“精神崩溃”。

饰演凶手的两位演员并非是常出现在电影里的“熟脸”。

为了重现“奇案”,导演何爵天找来了香港两位专业的话剧演员,杨伟伦、麦沛东,担任电影的两位主角。

在某些角度上来看,他们长得还与真实事件里的凶犯有着相似之处。

在选角上堪称完美。

但对演员来说,拍摄过程就没那么“完美”了。

这样的电影,对他们就是一场炼狱。

首先得迈过精神上的这道坎。

要了解这个人物,甚至成为这个“角色”。

在接受采访时,杨伟伦说道:我不是找寻他杀人的行为,而是我是要尝试了解他。

了解一个杀人犯,还是一个杀了自己父母的杀人犯。

很容易就将演员自己逼入绝境。

《正义回廊》里,杨伟伦有一场戏是要从多个机位、多个版本拍摄杀害父母的过程。

这不仅仅是一个体力上的磨难。

也是一个精神上的痛苦。

越来越积压的情绪,让他在这一幕中,发自内心深处的大叫了一声。

不喊不行。

真的太难顶了。

更可怕的是。

在麦沛东拍摄的那场分尸戏里,道具组居然还来玩“真的”。

以猪、羊的内脏,制作道具残肢,精准地通过人体内脏尺寸以及脂肪比,调出最接近腐坏程度的尸体颜色和状态。

而且经费有限,道具“尸体”只有一个。

必须一镜就过。

就需要在拍摄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完全投入在这血腥十足的场景中。

结果就是。

这两位演员在拍完上面的两场戏后,都出现了“进食障碍”——

麦沛东被现场大量的血腥味和腐臭味,熏得两个礼拜之后才能吃肉。

而杨伟伦在拍完杀人那场戏之后,其他演员喊他吃饭,他说:“我吃不了东西,我刚刚才杀了人。”

入戏太深,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刺激吗?

然而,所谓“奇案”,只不过是《正义回廊》的A面。

是吸引观众入场的原因。

但电影的口碑如此之好,以至于一部三级片能达到如此程度的票房,则是因为它把重心放在了B面上。

是关于“正义”的思考。

02

正义

《正义回廊》里有一句很有代表性的台词:

“冤狱比放过有罪的人更不公义。”

这几乎代表了本片的价值取向。

什么意思?

如果你看过前些年的《十二公民》,以及其原版《十二怒汉》,你当可以明白说的是什么。

香港地区的法庭是有陪审团制度的,并且,陪审团的投票也会主导判决的结果。

《正义回廊》里的很大一部分侧重点,放在了九位陪审团成员

根据表面证据,你或许会觉得这个案子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地方。

所谓正义,无非是怎么将坏人绳之于法。

但现实中的结果可能今天我们许多人无法理解:

主犯杀人罪名成立,陪审团投票为8:1;从犯杀人罪名不成立,投票结果为9:0。

主张主犯没有犯罪的那一位是什么理由?

为何所有人都认为从犯罪名不成立?

这才是正义的那条回廊里所要探讨的问题。

用主演杨伟伦的话就是:

全片要讨论的是无辜的人是否真正无辜,有罪的人又是否活该呢?

是的。

电影表现“邪恶”只是一部分。

如何去达成正义,导演何爵天将镜头对准了法庭。

电影里有一个很巧妙的设定,将法庭的审判代入了嫌疑人或是证人口供所搭建的环境中。

这是一种类似于话剧形式的拍摄。

律师的辩论、其他律师的冷眼旁观。

它不仅还原了当时的场景,让法庭戏变得有张力,还让观众一起参与对凶犯的审判。

而陪审团呢。

他们参与案情分析、犯人内心世界的刻画。

甚至还有“沉浸式”的,根据张显宗的口供,进入当时的凶案现场,参与他的杀人过程。

不得不说,导演对于这件“奇案”中的社会性,完全投射在了这9名陪审员的身上。

每一位陪审员都有着最显出的社会性格。

比如,有的是“奇案”迷,有的是花边新闻爱好者,有的是人云亦云的办公室白领,有的是全职主妇,却拥护着自己心中的“正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去审判这个案子。

每个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正义”标准,有时统一,有时矛盾,却都被各自称为“正义”。

为何导演要这样安排。

讲一个血腥暴力的“奇案”吸引眼球不行吗?

但演员、导演在戏里戏外,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

该用怎样的眼光,再去看待这件案子。

说回原案件。

能出现这样的结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周凯亮有着126的高智商,而谢臻麟智商只有84,所以这就代表着周凯亮是主犯,并有操控、诬陷谢臻麟的可能性。

所以审判的结果,是周凯亮终身监禁,而谢臻麟只是以“阻止合法埋葬尸体罪”判处一年徒刑,因关押时间已过,所以被当庭释放。

但,根据媒体报道。

当时周凯亮向好友谢臻麟倾诉自己自杀念头时,对方劝他改变计划,杀害其他人向全世界报复;并且,周凯亮还指出,原计划是在深圳行凶,是谢臻麟提出的在香港行凶。

作为周凯亮的口供,可信度有待考证。

但就以智商一事去推断主谋与从犯,也有些刻板印象。

演员麦沛东说,在饰演唐文奇时,搜索这个“胖子”背后的资料发现,寥寥无几。

甚至就连当时的媒体都在导向这样的一个思考——

“他一定是被高智商的所唆摆”

被其他报纸传媒导向里这个思考

我们都倾向相信那个判决算是合理

因为他没有理由要杀别人的父母

Sir在搜索资料时,也看到“疑似”是周凯亮的好友爆料,说“有人在装傻”。

所以,还记得前面Sir说的希特勒与小跟班么?

仔细看,这一行字幕:

那个胖子,其实是否真的这么简单?

还记不记得,在法庭审判的镜头里。

张显宗笼罩在红色的灯光下,象征着他着实身上沾血;

而唐文奇这一身白光,就能说明自己是清白无罪,还是,他更为狡黠?

在此,你对凶手,是否又有了新的判断?

等等,等等。

如果是这样,那这“正义”不就是发泄仇恨的利剑吗?

当我们跳出这个设定看看——

真相如何,谁是凶手,在法律上也许已经尘埃落定。

犯罪过程扑朔迷离,甚至也与犯罪心理学、犯罪行为、现场勘验等有着更大关联。

《正义回廊》再次将此事重提,并非想重新追凶。

而是,如今的观众如何去客观地审视这件案件,并提出疑问,正义,到底是在为谁而战。

当我们每个人探视一件事,所呈现的不同角度。

究其背后的动机,是为真相,还是你心里的“正义”。

在电影里有这样的一句话:

制度是可以改,但为了私心而改的

那叫权术

明白了么。

当我们一直谈论“正义”的时候,它应该是一种准则。

而非是一种手段,或是排除异己的手段。

但谁又能做到完美无缺的“正义”呢?

03

继承

当然,说了这么多,其实Sir一直有些遗憾。

当我们越来越对内地的院线片失望的时候,港片似乎迎来了一个小阳春,而这其中的大部分电影,我们无缘在大银幕得见。

就不说去年的《智齿》《手卷烟》了。

拿现在还在上映的片来说。

不论质量如何,单从类型上,就有《正义回廊》《猛鬼3宝》《窄路微尘》等各种题材的电影上映。

以及《明日战记》与《还是觉得你最好》的势如破竹。

港片似乎找到了一种平衡,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不一样的类型片来。

《手卷烟》继承的香港黑帮电影的传统,《浊水漂流》继承的是许鞍华的传统。

《正义回廊》同理。

电影的表面上拍的是奇案片——

从麦当雄的《十大奇案》开始,到后来改编自八仙饭店灭门案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改编自雨夜屠夫案的《羔羊医生》,香港奇案片源远流长,成为港片一个独特的片种。

直到新世纪,还有许鞍华的《天水围的夜与雾》、翁子光的《踏雪寻梅》等佳作迭出。

电影的本质上拍的是法庭片——

它与奇案片总是相辅相成,你熟悉的《壹号皇庭》,从1992年到1997年连续拍了五部。

甚至前些年,还有《法网群英》《盲侠大律师》等剧产出。

而《正义回廊》,则是这两类片种的继承。

只是继承?

年轻人分明在示范着奇案片、法庭片的另一种拍法。

就像《踏血寻梅》也是由真实故事改编。

讲述一位从内地随妈妈来到香港的少女,坠于香港的物欲横流之中,在石屎森林里,孤独、落寞、痛苦,最后被人残忍杀害。

但。

导演翁子光并非一味的放大凶案的血腥程度。

而是一路追寻着少女小梅的内心世界。

她为何如此一味求死。

凶手对她施以暴行时,又是何种心态。

当你看到小梅与凶手丁子聪之间类似心心相惜地互相慰藉时;

当你看到丁子聪似乎以一种神圣、怜悯地模样,与小梅的身体纠缠在一起时。

又很难去论定,它应该归于何种情绪、欲望,才会产生的杀人事件。

从最极端的事件中,找到窥探人性的缝隙。

这需要对“奇案”有着更大的耐心,对“奇人”有更多的包容心。

回到《正义回廊》。

何导演认为,重提“奇案”并非要寻找最终的答案。

最核心的,在于这部影片讨论“我们与罪的距离”:

他们是否有同理心,他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

为何有凶案发生,是什么催生出的邪恶?

诚然,单靠这么几部片便断言港片复兴还言之尚早。

甚至近两年Sir已经很少听到“港片已死”的论调了。

原因不必多说。

隔岸望去,那个曾经的东方好莱坞似乎又挂起了让我们羡慕的灯牌。

恐怖片、犯罪片、喜剧片、文艺片……

陈咏燊、何爵天、黄进、陈健朗……

一大批年轻一代的导演带着新一批的香港电影出现。

一方面继承着港片擅长的娱乐属性。

一方面又把思考注入其中,迫视人性。

未来他们或许依然会有坎坷。

会有迷惑。

但至少,就像杜琪峰在《铿锵说》里说的那样:

只要有一息尚存

我们就应该充满希望

关键词: 正义回廊 踏血寻梅 十二公民 十二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