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时尚和娱乐资讯网站

《我不是药神》票房31亿,导演文牧野高考才290

发布时间:2020-08-24 16:40:34   来源:柳飘飘了吗    

药神五人组,文牧野将他们设定为“生旦净末丑”,从阶层背景到性格特点,几乎涵盖了所有工薪群体。

 

再加上生病的奶奶、卖药的假专家,社会层面进一步延展。

如此一来,当一群人看不起病、吃不上药的真相被揭开后,观众便更容易产生代入感。

当奶奶问出那句“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能保证这辈子不生病吗”,瞬间引燃共鸣。

灵魂性,发生在徐峥形象的升华。

从功利的商人,到笨拙的英雄。

是拯救他人性命,也是救赎自我灵魂。

这么盘下来,文牧野给飘的感觉,不大像天马行空的艺术家,更像心思缜密的理工男。

电影的节奏、情节起伏、表现方式、价值内核……其间的排名布阵,他早早在心里打了腹稿。

难怪谭卓会惊讶:

他的作品工整精致,如同一尊工艺品。

如果着眼于艺术片,可能他不是最出挑的。

但文牧野厉害就厉害在——

他敢在闹市的商业柜台兜售艺术,而且还大获成功。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药神》其实是文牧野执导的第一部长片。

但,他丝毫没有新手的生涩,相反,拍片时格外老练、周全。

因为习惯“再保一条”,还获封“文保保”的称号

这离不开他过往多年拍摄短片的积累。

他的短片作品,还曾两次在First青年电影展获奖。

在飘看来,某种程度上,《药神》也是他对自己所擅长的类型做出的延展尝试。

文牧野镜头下的主角,一直是平凡阶层的普通人。

再具体一点,都是容易被主流社会忽视的特殊群体——

独居老人、打工青年、落魄鳏夫。

并且,他能将他们之间细微的情感勾连,捕捉得巧妙而精准。

一个字,真。

第一部短片《金兰桂芹》,十分钟篇幅,讲的两位东北独居老太太的故事。

桂芹泼辣,性子急;金兰温和,性子慢。

桂芹家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她拉上金兰陪她去电视台缴费,俩人一路小矛盾不断——

公车上,桂芹嫌热,要开窗户。

但每次刚打开,金兰立马就给关上。

来来回回捣腾三次,桂芹火了:你干啥啊?

金兰委屈起来:那风直吹我,我受得了吗?

随后两人换位,桂芹坐到后排,把窗户开到最大。

吹着吹着……她默默关上了窗户。

金兰瞄了一眼,没吱声。

闺蜜间的小心思,有内味儿了。

老年人的友情,像小孩一样,易碎又易和。

一句话没说对,好姐妹就会当场甩脸走人。

但无需费劲解释,一句“你走慢点,等我一会儿”。

前面的脚步就会停下,好姐妹转眼和好如初。

不就事论事,不斤斤计较,朝夕陪伴的分量和情感,都在不言之中。

在First青年影展获奖的《Battle》,讲的是维族少年与父亲的和解。

在一家餐馆做服务员的阿迪力,在后背纹了“battle”的纹身。

父亲来京探望,发现了他的纹身,勃然大怒。他认为这是在亵渎信仰,但阿迪力不肯妥协。

父子俩不欢而散,阿迪力摔门而出。

第二天,失望的父亲乘火车离开北京。出发前,阿迪力赶到车站。

他站在窗外,看着父亲,一言不发。

随后,他转过身去,把上衣脱下,将后背露出——

那是纹身被洗过的痕迹。

在父亲震撼的眼神中,两人完成了和解。

虽然主角是少数民族,“纹身”的破题角度也很小众。

但两代人的隔阂,以及子辈对父辈的于心不忍,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

这后劲儿,大到让表哥毒sir,都能“不争气地哭”。

《我不是药神》票房31亿,导演高考才290,徐峥:他是天生的导演

最让飘震撼的,是文牧野临毕业前拍出的《安魂曲》——

一位中年男性的妻子和孩子遭遇车祸。

妻子命丧当场,女儿奄奄一息。

为了给孩子筹措医药费,他不得不将妻子的遗体,卖给农村的一对夫妇。

而那对夫妇,想为死去的儿子安排冥婚。

几句话就能描述的情节,每一个字单拎出来,都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一桩交易,安的是两个家庭、两个世界的人的魂。

临近片尾,丈夫坐在家里,握着妻子生前用过的梳子发呆。

这时妻子突然出现,从他手上拿走梳子,梳了两下头。

丈夫有些恍神,叫住她,说:放心吧,我接女儿。

语毕,妻子消失。

这一幕的处理,有点像《药神》结局,程勇在警车上,在路人队伍中,发现人群中站着已经死去的彭浩和吕受益。

想通、释然,也就跟着发生了。

虽扎根于现实生活,但文牧野并不一味强调苦大仇深。

大多数的时候,他不会把话说满,习惯给观众留白。

让他们进入“社会性”场景,而后在或多或少的投射中,体会各自的情感撞击。

若非对生活体验充足,对各种情感也敏锐感知,是无法完整这种含蓄但澎湃的表达的。

新生代导演中,文牧野很难得地实现了个人表达和商业价值的平衡。

徐峥这么说过他:文牧野是天生应该做导演的人。

但,“天生”的源头,不止是天赋。

更有热爱。

长着一副好学生斯文模样的文牧野,学生时代其实是个学渣。

这话是他自己说的,还真不是自谦……

当年他高考成绩只有290多分,勉强上了一所大学。

摆在他面前的,就俩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和教育技术。

他喜欢看电影,就选了前者。

大一那年,他拍了一条短片作业,意外被老师当众表扬。

老师第一次夸我,说你好像挺有天赋的

听惯了“批评”的他,面对突如其来的肯定,受宠若惊。

他发现电影这条路,似乎可以一试。

本科毕业后,因为想拍电影,他报考了北电导演系的研究生。

考了三年,终于考上。

这年代,若是没有什么信念支撑,面对屡次的失败和看不到结果的未来,几乎没人敢坚持下去。

但文牧野轴得很,认准了这个方向,就想尽办法实现。

考不上不放弃

北电读书期间,他师从田壮壮。田导告诉他,要想清楚,究竟自己是喜欢电影,还是喜欢拍完电影带来的东西。

想明白这个问题,也就知道该拍什么电影、该怎么拍电影了。

问题的答案,文牧野从未犹豫过。

对电影的热爱,他一直没停。

从本科到研究生毕业,他保持每年拍一部短片,拍了近十年,这才有了《药神》的厚积薄发。

今年5月,《药神》在B站上映。

文牧野特地参加了线上交流会,有影迷问他,如何走上的导演之路。

他给的答案言简意赅:爱,和坚持。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他能在不被人看到的那么多年,一直没有停下拍电影的脚步。

文牧野说,我们就是拍

有一万块就拍一万块的电影

有五千就拍五千的电影

我们不停

你看,就连拍电影本身,也很符合他的表达思路。

“热爱”,说起来虚。

那么,就在一部部片子完成的过程中,让它变“实”。

不求快,但求精。

而且,还格外挑剔。

《药神》上映后,文牧野只看过两次。

不是因为熟悉到腻,而是不敢看——

会看到各种问题,觉得可以更好

碰上这种喜欢自我折磨的导演,对合作伙伴来讲,是苦差。

但对观众来讲,是幸事。

上周,张玉环、宋小女的故事全网传颂。有人问,这要拍成电影,哪个导演比较合适。

评论区中,文牧野呼声最高。

是了。

小故事,大爱恨,是得他来拍。

他会成为下一个记录时代的“大师”吗,飘不敢定论。

但也无需定论。

心怀对电影赤诚的热爱,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不拘泥,也不夸耀,还不乏深刻的自省。

这样的人拍出来的作品,怎么会差呢。

关键词: 我不是药神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