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们在病房中聊了很久。临走前,青霞忽然提出,想握握季老的手,讨讨文气。原来,青霞一进门就注意到季老的双手,洁白细致,写过上千万字,历经岁月沧桑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既没有伤疤,也无老年斑。于是,青霞握住他的手,两人相视而笑,留下了温馨感人的画面。后来,青霞还根据这次经历写下《完美的手》一文。
羊城晚报:书中还写到你们同余光中先生会面的情况,这次聚会给林青霞的写作带来哪些影响?
金圣华:那是2012年,在香港君悦酒店的中餐厅里,青霞初会诗人余光中。令青霞意外的是,余光中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学苑中人,而是年轻时喜欢披头士,年长时也不忘嗜爱好戏名剧的观赏客。
余先生告诉青霞,文章如果写得好,一提到那地方,读者就联想该地的作者了,比如张爱玲之于上海。还说写文章要注意音乐感、节奏感。这一席话对于青霞往后的写作,影响颇深。青霞最初更多是以得天独厚的禀赋、旁人难企的经历来创作,所靠的几乎全是粤语所说的“天才波”,到了此时此刻,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后,求好心切而又谦虚的她,早已从率性尽兴的发挥,进化到有意识、有章法地经营了。
羊城晚报:听说您跟林青霞曾一同去北京看过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还一起吃饭聊天。
金圣华:那是2007年,当时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林青霞兴致很高,连续看了三天。第三天演出结束后,林青霞贴心地安排了晚宴,邀请全体演员及好友去北京的一家火锅店吃宵夜庆功。
青霞包了场,大家可以在店里轻松自如地吃饭聊天。青霞为人体贴,她不但在席上跟白先勇老师和《牡丹亭》男女主角共庆,还特地跑到其他演员的桌上讲故事,一大圈小影迷围着她,听她讲当年拍摄中的惊险故事:拍《东方不败》时从水底上升时被夹住头发,几乎命丧大海;演出《新龙门客栈》时,右眼为竹剑所伤,差点从此失明……
她还有不时幽自己一默的“独门武功”
羊城晚报:听说林青霞写文章会反复修改?
金圣华:会,她每写一篇文章都会修改上十遍八遍方才罢休。像《有生命的颜色》一文,她前后改了十一遍。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她渐渐领悟到写作的技巧,例如行文中啰嗦累赘、拖泥带水的弊端,都必须改掉。同一行里,用过的词最好也不要重复使用,除非是作者刻意为之。
羊城晚报:林青霞的作品您都读过吗,有何评价?
金圣华:林青霞的作品,我岂止统统读过?在没有诞生与成型之前,我们就已经讨论交流了。她的作品,正如我在《谈心》一书中说过,是“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因为真,所以感人,此外,她还有不时幽自己一默的“独门武功”,这是别人学不会的。近年来,她的风格变得越来越简练畅顺,她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羊城晚报:写作在林青霞生活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金圣华:写作在林青霞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她对于写作,是心有所系、十分认真的。她还矢志成为一名生活艺术家,即于日常生活里,要在方方面面都认真体验,努力求进步。除了读书,写文章,她还开始学唱京剧,学画画,摄影。至于她是否还会有影视作品?这世界,充满梦想,充满机遇,谁知道呢?
羊城晚报:美丽是林青霞的标签,日常生活中林青霞会非常自律地保持身材和容貌吗?
金圣华:林青霞的美,几乎是大家公认的,她当然会很自律地保持她的容颜与风姿。随着岁月的流逝,林青霞变得越来越有自信,深深体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如今的她,悠然自得,从心所欲,因为好学不倦,所以生活得很充实,又怎么会有“容貌焦虑”?(记者: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