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时尚和娱乐资讯网站

百事通!《风吹半夏》《知否知否》《花千骨》三次陪跑白玉兰,赵丽颖为什么不可惜?

发布时间:2023-06-25 10:49:52   来源:搜狐娱乐    

搜狐娱乐专稿(丰宁/文)


(资料图)

赵丽颖已经第三次陪跑白玉兰奖。如果说《花千骨》时期的入围还让人觉得侥幸,《知否知否》被提名欠缺一点火候,那这次通过《风吹半夏》问鼎“最佳女主”,已经是很多人眼中的“恰如其分”。

她有作品、有口碑、有流量,表演技术上还出挑于同龄女演员。这种情况下再陪跑,多少让人有些意难平。

赵丽颖或许也有过某一瞬间的失落,但几乎没有镜头捕捉到。颁奖结束后,她自己带上“三次陪跑”的话题,用一句简单的“继续跑”化解了喧嚣。自嘲中犹见洒脱。

从白玉兰舞台这个场域向外延伸,其实赵丽颖整个人,早就开始进入一种从容又放松的状态。

学会放松

最直观的一点,她的行程安排上宽松不少。月初,赵丽颖工作室发布了一个20余秒的视频,最后定格的画面上,一行绿色的小字简单扼要地说明她接下来的安排——“本月暂无可公开的行程活动”。

很快“赵丽颖六月暂无公开行程”成为热搜关键词。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一向以勤奋著称的女艺人,轻飘飘就空出一个月,放到六年前,这一个月相当于赵丽颖一年的休假。

“一年365天,300多天在横店”,是当时外界讨论赵丽颖总会提到的事。

最忙的时候,她不仅要在《老九门》和《青云志》之间串组,还要往返上海和横店拍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赵丽颖承认这种感受非常残酷,毫不掩饰轧戏带来的消耗,直言那是一段“又累又不开心”的日子。

而今,演戏已经不再像是空气一样,充斥着她的人生。她开始匀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留给生活本身。

人们偶尔会刷到赵丽颖带娃,可能出现在迪士尼,一身随性装扮,和普通人一样,面对四岁孩子偶尔会手足无措;也可能是在和冯绍峰聚餐,领着孩子大方压马路的样子,让人短暂忘掉她的明星光环。

健身,是赵丽颖产后逐渐养成的习惯。开始是因为有人刻薄她产后的身材,她在微博上秀出肌肉回击。后来健身成了她的生活习惯,哪怕是去录综艺,也常常看见“别人吃早饭,赵丽颖健身”的画面。

有一直关注赵丽颖的网友发现,她也变得更会保养自己。不再是那个从疾驰的马背上差点跌断腰,站起来还要继续拍的“拼命三娘”。她愈发懂得惜力。哪怕只是采访间隙遇到冷空气,也不会假装没关系,“畏寒避热本就是人之常情,人要尊重身体的规律,也要学会量力而行。”聊起变化,她态度坦然。

爱看小说,则是近两年出行不便期间,赵丽颖添的新爱好。碰到合心意的网文,她透露自己会“恨不得通宵一口气看完,还为此冲了的大量阅读币”。

但这些都比不过旅行在赵丽颖生活中的位置。2023年才过半,赵丽颖在不同地方出游的照片就已经频频流出,不是和闺蜜在南方城市街头大秀摩登复古穿搭,就是披着民族风披肩,在西双版纳的春风里放肆大笑。

这种有着“报复性出游”意味的动作,出现在赵丽颖身上,更像是对她之前几年枯燥时光的补偿。她曾对外回顾早年的自己:只认准了拍戏,对其他一切不感兴趣。

如今,工作对她来讲不再是一件需要牺牲掉什么,才能成全的事。她拿取工作成果的动作变得轻盈。尤其最近一年,《幸福到万家》述说着她人物塑造上的突破,《风吹半夏》提供她演技展示的舞台,《与凤行》则再一次向外界证明,一个36岁女明星的流量从未逝去。

哪怕是从前不擅长的工作,如今也变得游刃有余。最开始接受采访,面对记者的探寻,她整个人显得非常紧绷。当时一家机构媒体的记者去采访她,乘兴而至,失望而归,在稿子里回忆起那次会面,坦言是职业生涯里最尴尬的一次采访。

而如今,面对媒体,赵丽颖能把何幸福一个巴掌,打到不同人身上的不同心理活动,分析得头头是道;也能透过许半夏不同阶段的穿搭风格,娓娓道来人物的欲望变化和心路历程。

时尚杂志对艺人变化的捕捉最是敏感,它们评价如今的赵丽颖:没有了以前的畏畏缩缩和怯场,脸上多了一份从容和淡然,甚至有一种女王的冷艳。

从开放心态中获得的自由

外部状态从紧绷到松弛,往往伴随着内部心态的变化。

赵丽颖的心态越来越好。即便摆在面前的是最对立的观点,她也能想尽办法从当中汲取能量。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提到遭遇“差评”,她就表示,已经很难被压垮,更多的时候其实是在想办法“化压力为动力”。

既不是刚入行时,仗着一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蛮劲,无视一切差评;也不是初尝差评滋味后,感叹“真有人用一句话定义一个人”,觉得自己被针对;更不是在娱乐圈打拼一段时间后,嘴上说着想通了,内心却默默把“不同的声音”等于“找存在感”。

与“差评”之间那种“剑拔弩张”的对抗感,在悄悄淡去。她的心态变得更加开放。甚至连“差评”这件事本身,也都被她在最近的采访中,定义成一份无可回避的“人生功课”,纳入了自己事业上升过程中的一部分。

而与此同时被纳入其中的,还有从前被她视为“表演”这个初心之外的很多东西,包括活动、综艺、时尚。具体到名利场上的互动,能看到她登上领奖台时的闲庭信步,参加综艺时的载歌载舞,哪怕从前最不擅长的时尚活动,也在被她慢慢驯服。

而面对那些找上门来的认可,她则会让自己保持冷静。

不再像个溺水者一样,试图抓住周围能抓住的一切。她曾在演讲中提到,自己刚入行时,被“圆脸当不了主角”“不会说话的人混不了娱乐圈”“流量演员转型难”等一重又一重难关包围,心里总憋着一股劲儿证明自己。

很多时候,好的项目、好的机会、好的合作摆在面前,她未必选择当下看来最具竞争优势的那个,这让人看不懂赵丽颖的决定。她试图柔和地解释这层变化是“接戏没有之前爽快了”。

曾经的同事、和颂创始人之一李雪看得明白——现在的赵丽颖已经慢慢建立了自己的标准。用李雪的话来说,“没人不喜欢合作国际大牌,但她更看重对方是不是认可自己的价值”。

如果与自己的方向相悖,项目再好,赵丽颖还是会毫不留情地舍弃。她承认这个过程中,“不能说没有冲动,没有鲁莽,或者错误的决定”,但已经做好了为“走弯路”负责的准备。

看待世界方式的变化

说不清这背后是什么在支撑着赵丽颖一步步走到今天。

或许就像她自己曾经总结的,“农村生活的影响”是一部分原因。她出生在一个不被偏爱的家庭,弟弟分走了父母一半甚至更多的关注,这导致她从小就渴望独立,儿时田间地头的劳作,也造就了她杂草般蓬勃的生命力。

后来行走在娱乐圈,她也是一路被打击着长大,或许这就是身为公众人物的宿命,撑得住就前途光明,撑不住就万丈深渊。赵丽颖也曾问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住?短暂怀疑过后,她还是选择承受,而这一次次摇摆的过程本身,也磨炼了她的坚韧。

尽管实践起来并不容易,但好在赵丽颖不是一个人。角色是她走在这条路上,最忠实的朋友。“演过的角色,他们身上的痕迹会停留在演员身上,包括对待生活、事业,甚至是看待世界的方式”,赵丽颖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

陆贞,是第一个让赵丽颖体验到“演戏演到‘爽’”的角色,契合她当时的奋斗阶段,都是渴望凭借一个人自身的品质,从低微处爬到人生的高峰;花千骨的情况类似,她身上原生的命数,既是被当成异类的源头,也是最终战胜一切关键;而楚乔“一个人就能撑起一片天”的抗争,更是强化了个人英雄主义对赵丽颖的感染。

她承认,这些角色一度成为她的“舒适区”。戏里,传奇女英雄们擎着为正道、替苍生的旗帜,努力就有回报;戏外,赵丽颖也靠“一根筋式的执着”,在演艺圈开垦着属于自己的位置,“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帮助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凭借《花千骨》拿下金鹰奖、实现第一个白玉兰奖入围就是例证。

但很快,她们在理想主义世界里获取成功的方式,开始在现实面前显现出违和的一面。最直接的一点,是赵丽颖开始接触一些生活化的表演时,明显感到自己能调动的反应不足以支撑表演,“我每天思考、剖析她,但刚开始拍那2个月还是困惑的”,演绎盛明兰时,赵丽颖并不掩饰自己处境。

演艺路上曾有一段时间,她一度觉得自己只能一个人战斗,甚至曾对外流露悲观情绪:“路是你一个人走的,身边没有人来帮助你,帮你的人离你远去,等你回头看看身边已经没有人了。”有杂志形容她:苦修般独自前行。

冯绍峰是在这件事上,帮助赵丽颖顿悟的人。赵丽颖在与公众号《娱理》的对话中提到,是他用明兰举例,告诉自己现实主义的角色和理想主义角色之间的区别。理想主义对表演的要求或许是明确且简单的,而现实主义从生活出发,遭遇是复杂的,人性也是混沌的,其反应中也应该包含了更多内容。

这打破了赵丽颖以往对表演的认知,意识到“哭就是哭、笑就是笑”其实是一种模式化的表演。想明白这一点,“明兰”让她再度拿下金鹰奖的同时,也二次叩响了白玉兰奖的大门。赵丽颖的状态更上一层楼,《幸福到万家》里,她既是耿直的何幸福,也能理性分析这份耿直带来的得失;《风吹半夏》里她则既看到了许半夏野蛮生长的勇气,也能看到她的手腕与圆滑。

而同一时间被打破的,还有赵丽颖看待世界的方式。“非黑即白”可能只是把对世界的思考进行了简单化的处理。面对人生中的难题,正面硬刚并不一定是个好主意,她越来越能体会,“很多时候,柔软也是一种坚硬的力量。”

如果说,人生前半程,是那些带着理想主义光环的女英雄给了赵丽颖理想和目标,下半程,则是那些从现实主义出发,接地气、生活化的人物,手把手教会她具体该怎样去做。

从这个角度出发,或许更能理解她微博上的那句“继续跑”的深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