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谭胖的信箱
【资料图】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心里都抱有极大的忐忑和遗憾。
忐忑的是我面对面接触的后起之秀很多,有些在我心中十分优秀,也十分令我欣赏,所以我时常希望TA在我心中一直保持着优秀的模样,那种积极、上进、振作和勇敢的面目会让我感到如沐春风。
遗憾的是当我知道一些显然与现行的道德观念相违背的事情发生时,除了失望之外,甚至还有些愤怒,我相信我的这种情绪同许多喜爱TA的人是一致的。因为曾经在心中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忍。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互相之间称呼“老师”,我觉得为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之外,总要有些榜样做出来,“明星”也一样。甚至比“老师”更重要,因为“明星”往往意味着TA是某个人,或是某一群人的“偶像”,如古希伯来神殿里接受膜拜的神明——
言出法随,举止让无数人效仿。
所以很遗憾,今天“又”要谈及内娱的“贞操”。
这个词曾经被人用过,如今成了我最不想调侃的词汇。
因为我曾欣赏过一种态度。
#1
这两天,我反复思考过一个问题:
“冬天”的到来比我想象中要提前了许多。
就在中秋节那天,我同样也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件事让我想起去年我讲过的相同的事情,当时我预言说:
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不幸言中。
但对象让我很意外,很痛心。
后果很严重,影响很恶劣。
有了这样的劣迹,后面的艺术生命该如何延续呢?有了这样的劣迹,让别人怎么再去看待曾经说过的话呢?所以今天微博热搜榜首,“贞操”这个词被调侃得让我不忍再看。
接着,去年的一幕幕又发生了:
代言解除、母校唾弃、官媒批评、奖项除名。
我不再嘲弄人们的冷漠和现实,因为这样的态度是对的。
但我觉得这件事造成的最大的影响,并非从此之后我曾经很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声名狼藉,而是因为他,让对他无比喜爱的粉丝和抱有好感的路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信仰坍塌:
“你”居然也跟“他们”一样?!
那还有什么样的人值得信任呢?!
当昔日的阳光明媚变成了乌七八糟,甚至网上还流传着真假难辨的“过程”和“内幕”时,对于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们来说,置于心中神坛上的偶像,到底是该跪拜?还是该唾弃?
#2
“明星塌房”造成的无形损失更严重,除了令粉丝失望外,其团队和相关已经形成的经营体系几乎可以说一夜之间全部紧跟着崩溃,接下来还有无法预知确切时间的信誉恢复以及团队重组。
其中信誉和信任的恢复度最难,也最不可知。
更严重的是,“内娱”这个词同样也因为相关联的事件让公众和社会感到失望甚至不屑。
我认为这种损失才是最巨大的,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它需要几乎全体文艺工作者一共去修补。
而团队在突发事件下无法正确应对的举措,更让社会乃至官方媒体批驳:
态度要摆正、错了要道歉。
以上在短短两天内发生的事情,对于业内相关从业者和经营者,该起到警醒的作用。甚至该有一些据此反省的剧烈的改变:
一、对于运营者来说,突发事件,尤其是事关艺人负面的讯息在第一时间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公众,做到及时处理,态度端正,尽可能地接受批评才是敢于担当的姿态。
二、艺人,和艺人团队平时的自查自纠,也该形成时刻警醒的良好作风。尤其是在面对很多诱惑和三教九流的环境中,双方相互督促、提点,随时认清自身的品牌效应归根结底来自于市场的认可和粉丝的信赖,如何保障这份珍贵的无形资源?要三思。
三、反复审视自身的职业态度和艺术生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市场、粉丝是“水”,明星品牌是“舟”,这个道理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大家多少都读过书,按道理做事情不会错。
如果上述三点大家都能做到,不存在内娱的“冬天”。
硬性的市场环境都会被克服,软性的自身素养才是“过冬”的关键。
#3
守住“贞操”
的确,塌房是件短期内很难接受的事情。
要抹除掉一个人曾经形成的阳光、正面、积极的印象很难,因为TA不可能真的一无是处,否则就无法成为“明星”和“偶像”。
但是,在现今肃正的环境下,舆论要苛责、粉丝要监督、社会要积极向上、市场要检验质量。
这些都是已经形成的早就应该存在的生存氛围,对于一切从业者来说,知道上述要求下该如何正确运营艺人经济才是正解。
那么明星呢?
“冬天”里最刺骨的警醒不是该怎么隐瞒、该怎么奉献代表作,而是如何守住自己的“贞操”,自动自觉地远离一切可能置自己于万劫不复的不良环境。
对于信赖自己的粉丝和市场,始终保持不辜负、不欺骗、言行一致的作风。
当彼此都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时,也许回头看,坏事变好事,春去春又回。
关键词: 文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