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怦然心动》这部影片,小编真的很喜欢,正如片名一样,真的会给人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影片讲述的是一对孩子,一棵树,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是会让人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令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十几岁的女孩有一种超然的自省意识,去审视自己所爱的人的价值。一旦碰触了她尊严的底线,她立即决定放弃这个男孩。而我们文化中的“爱”与之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放弃自尊才叫做爱。
《怦然心动》虽然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展现的内容非常丰富。其实,片中也谈到了对自己梦想的追求、尊重、努力工作、如何对待贫困、如何接纳残疾家庭、如何保持自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细节是,父母吵架后,他们立即对孩子说:“我们会解决的,不是你的错。”然后轮流安慰她,表示父母还在相爱,让孩子放心。所以,孩子会想,父母都很不容易,她能出生在这个家庭是非常幸运的,因为父母相爱胜过家庭富有。
《怦然心动》中,因为男孩在大家面要亲吻小女孩,小女孩跑回家哭了,妈妈得知后劝说小女孩,你应该好好和他谈谈。男生再三敲门,母亲却非常礼貌地说:“他现在不想和任何人对话,她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了。”男孩的家庭虽然非常鄙视女孩的家庭,但女孩的父母可以把他区分出来,待他像常人一般。
继续说《怦然心动》,我很佩服美国文化中的这种女主角,就像《up》中的老婆婆一样:有冒险精神、浪漫精神、敢于与众不同、聪明负责、脚踏实地地实现梦想的能力、充满活力、充满爱心、身心健康。在我们的流行文化中,大多数的女主角都是傻乎乎的、天真的、迷茫的、乐观的和感性的,等待着男主角去爱她们。一言以蔽之,美国的这种女主角是一棵树,一棵开花的树,如果没有男主角也会茁壮成长。我们的女主角是一朵花,一朵残缺的花,有的有着悲剧性的人生经历和身躯,等待着男人的拯救。
很多人说男孩配不上女孩,男孩很纠结等等。我认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男孩和女孩的智力发展是不平等的。很容易理解女孩总是比男孩做得好。女孩子早熟,男孩子无知,所以女孩子往往先喜欢男孩子。男孩敞开心扉,女孩开始思考。因此,他们在思想上有差距,但在质量上没有。最后,他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了决定,勇敢地违抗了父亲的命令,对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最后,我认为我们和美国爱情故事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不做“纠结”,无论分分合合,他们都是干脆利落的。而我们吧,不管情节如何,我们主要做的是“纠结”。心里有爱却不敢说,说了又不敢做,做却不敢爱,爱了但是没名分,有名分了但是没缘分……这是一种扭曲,还常常被称为“戏剧张力”,或“宿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