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时尚和娱乐资讯网站

世界快消息!斯文传古风

发布时间:2022-07-13 07:45:13   来源:北京日报    

今年适逢邓拓诞辰110周年,中国美术馆近日推出“斯文传古风——邓拓捐赠古代绘画精品展”。这批作品上自宋元,下至晚清,其中有传为北宋苏轼所作的《潇湘竹石图》,南宋陈容的《云龙图》,明代吕纪《牡丹白鹇图》、沈周的《萱草葵花图卷》、唐寅的《湖山一览图》,以及清代石涛的山水册页、郑板桥的《兰竹图》等备受学界和文物鉴藏界关注的古代绘画珍品。

1964年,邓拓写下“君爱文明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诗句,将个人珍藏的140余件(套)古代绘画作品无偿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邓拓的收藏集中体现了两个特征:一是历史性,作品横跨近千年,基本囊括了中国画史中的重要流派和画家;二是文化性,从文人士夫画的倡导者苏东坡到“元四家”“吴门画派”“扬州画派”等群体的多样流变,构成了一条文人画主脉。


(资料图片)

被誉为中国美术馆镇馆之宝的《潇湘竹石图》,传为苏轼真迹。邓拓称其“千秋何幸留遗墨,画卷潇湘竹石奇”。作品采用长卷式构图,展现湖南省零陵县西潇、湘二水合流处,遥接洞庭巨浸的苍茫景色,卷末端题有“轼为莘老作”五字款识。据明代庐陵人吴勤考证,画作为苏轼在黄州时所作,赠予孙觉(字莘老)。此人与苏轼同年进士,在政治观点上相同。

画中右侧一大一小两块顽石静卧江边,野竹从右侧石根处及背后挺拔而出,扶摇直上,分别撇向左右。左侧上半部呈现远山烟水,与近处风雨瘦竹遥相呼应,意境悠远。此画作是以竹石寄托文人精神情怀的中国文人画典范之作。图左下侧有元代杨元祥的隶书题跋,画作拖尾处还有元明题跋26家,共计三千余字,始于元惠宗元统甲戌年(1334年),止于明世宗嘉靖辛酉年(1561年)。

为了配合它的展出,中国美术馆此番专门在中央展厅设计了以“竹”为主打的作品序列。《潇湘竹石图卷》的两侧各有一幅清代郑板桥的竹主题作品《兰竹图》和《石畔琅玕图》。从北宋至清代,竹与石在中国绘画题材中备受青睐,久盛不衰。苏东坡爱竹,他曾写:“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体现了他“物我合一,见竹如见君子”的心境。竹与石,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绘画题材。邓拓作为学者型藏家,他的藏品自然少不了竹石题材的绘画作品。此次还展出了元代吴镇的《竹石图》、张雨的《霜柯秀石图》,明代钱榖的《竹林觅句图》、倪元璐的《洞天竹剑图》,清代朱耷(八大山人)的《秋窗竹韵图》、蒋廷锡的《仿夏昶竹石图》等。

东展厅以花鸟画为主,展出了30余件套花鸟作品。从南宋至清代,既有院体画,也有文人名家之作。其中以明中期“吴门画派”和清中期“扬州画派”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为主。中国花鸟画形成于唐代中晚期,进入五代,花鸟画日益独立,题材也日渐丰富,出现了“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走向,花鸟画由此走向成熟。北宋画院注重对自然和生命的表现,并在宋徽宗的倡导下结合情境,走向诗意境界。前期以黄筌的工笔写实为主,后期渐向徐熙的水墨写意方向发展。由于北宋文人集团的加入,使文人绘画独立成派。至元明清,呈现出个性多样的面貌。吕纪的《牡丹白鹇图》为典型的明代院体花鸟画工笔重彩代表,体现出自五代延续下来的皇家审美趣味。

居“吴门画派”之首的沈周继承了元代文人画的传统,将个人心绪与人生思考带入作品。如《萱草》一段,他题诗道:“我母爱萱草,堂前千本花。赠人推此意,磨墨点春华。”表达了对儒家孝道的一贯秉承与个人体会。沈周的两个弟子唐寅和文徵明各有一幅山水作品呈现,需要观众走到西侧展厅观看。与吴地相对应的浙派绘画,一向以刚劲泼辣著称,明初有戴进领导的“浙派”,明中期在绍兴出了个擅长大写意的徐渭。他那种“推倒一切之豪杰,开拓万古之心胸”的气概在墙上的一幅长长的《花卉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画中虽是一片冬景,百花百草却争艳开放。这种有违自然的画上奇景实际上体现了徐渭内心的放荡不羁。他敢于突破传统,以书法入画,成为20世纪诸多传统中国画家的楷模,其中以齐白石为最,他曾感叹愿为青藤(徐渭,号青藤老人)门下之走狗(意为顺从、乖巧)。

展厅里颇为少见的是南宋画家陈容的《云龙图》。此人活跃于宋理宗时期,以善画龙闻名遐迩。其擅长泼墨成云,噀水成雾,信手涂抹,或现全身,或露鳞半爪,隐约在云层中,不可名状。据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记载,陈容喜欢酒后乘兴作画,用泼墨画云水怪石,群龙隐现其中。后世画龙者多尊陈容为师,在他流传作品基础上或临摹或另辟蹊径。

结束花鸟草木之旅,观众可转进西展厅步入一片山水胜境。元代画家倪瓒的《鹤林图》最为珍稀。画中景物简单,一片土丘,七棵秋树,一座瑶坛,一只仙鹤,远山一带。从左上角落款可知,此系倪瓒为周玄初所作,描述后者天外呼鹤的故事。“元四家”中以倪瓒的士大夫气质最为称道。他“超然于物外”的态度在这件作品中展露无遗。“吴门画派”的山水分为两类,以唐寅和仇英为主的山水,显雄强精工之意;沈周和文徵明则一派文人的“士气”风范。展厅中有文徵明73岁所作的《夏木垂荫图》和86岁所绘的《叠嶂飞泉图》,颇见他的晚年静气。而唐寅的《湖山一览图》描绘了太湖边的景象,清旷辽远,应为壮年时所作。画上方有他题诗一首,乾隆皇帝曾观赏此图,亦留下题诗。晚明的董其昌大力倡导文人画,以“松江派”首领的地位力推之。进入清初,与正统派“四王”山水相对的是“在野派”的“四僧”。此次亦展出了“四僧”里其中两位的画作,即石涛的《江干访友图》和《山水十二开册》,八大山人的四屏花鸟画。

更多新展

到北京画院卧游山水

继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后,艺术家温骧近日又在北京画院推出“苍·润——温骧艺术展”,全面回顾其数十年来在艺术领域的探索。

中国人喜欢山水,孔夫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故山水画又被称为“仁智之乐”;中国人喜爱梅、兰、竹、菊,视它们为“四君子”,在中国古代,甚至于画竹、写兰,单独成其为一个画科,并不隶属于花鸟画门下。“这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中国画学之道。”在美术史论家刘曦林看来,温骧既是山水画家,亦是擅绘“四君子”的画家,几乎到了“不是君子不入其画”的境界。此番展出新作多为其江南之行的纪念,形同与江南美景的对话。也因了“忆江南”,其画风由写实向写意转化,尽显“春把山河图尽”之意。早年间,温骧曾进入故宫博物院学习临摹历代绘画,且历5年之久,从中所习宋元绘画的笔墨技法和渲染之法于此次画展皆有体现。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吴门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