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时尚和娱乐资讯网站

当前热文:哈佛新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部“好看”的文学史

发布时间:2022-08-26 05:36:23   来源:新京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市中心回来的路上,周豫才顺便在同和居早早吃了晚餐。身为一个从沿海省份浙江来的南方人,他对北京馆子里的海味不大看得起。但是他喜欢同和居,这里肉菜不错而且价钱公道。再者离他寓居的那间破烂的绍兴会馆也不远。有时他晚上去,不为吃饭,只求独醉。今天他吃了一碗牛肉面,却破例没叫那惯常的一壶米酒。饭后他沿着尘土飞扬的街道往回溜达,不期然遇到了钱玄同……”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可能已经猜到,钱玄同要向周豫才索稿了,而周豫才有些不得已地写下一篇名为《狂人日记》的小说。署上“鲁迅”这一笔名后,鲁迅“觉得自己不会再涉足小说了——他已经37岁了。他此时绝想不到《狂人日记》之后的一系列杰作,也绝料不到这是一个不朽的开端”。

这则细节饱满生动的故事出自小说家哈金写的一篇近似小说的文本《周豫才写〈狂人日记〉》,而这篇“小说”让人意外地出自一部学术著作,《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正如上面引文所示,《周豫才写〈狂人日记〉》的可读性很好,兼具文学性,简单说就是“好看”,在阅读的愉悦中,我们跟随作者的叙述回到《狂人日记》诞生的那一刻。可读性和文学性是《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161篇文章的共同点,也是这部文学史的主编王德威的自觉要求。对于读者来说,这一点相当重要。没有阅读的愉悦,就缺乏读下去的动力。

当然,一部文学史,除了可读性和文学性之外,背后还有文学观、历史观以及诸多理论的支撑。关于这些,王德威在导论中做了详尽阐述,以点明这部文学史打破制式写作的试验性。比如“文学”是什么?王德威受中国传统“文”这一概念的启发,极大地拓展了“文学”之内涵的边界,书中所论自然有诗、小说、戏剧、散文等几大传统文类,但也涉及电影、照片、流行歌词、政论、家书乃至网络漫画等,甚至涵盖了器物,如甲骨和打字机。其次,关于中国文学的“现代”起点,本书也没有因袭旧说,突破通常选定的时间点(一般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十年),大胆给出多重缘起,并将其中之一“点”放置在遥远的1635年。这些观点无疑会在相关领域引起争论。

另外还需说明的一点是,本书的英文书名是《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直译的话,“文学史”这个词并不精确,所以它“不只是关于现代中国文学的一部书,而是关于现代中国文学如何看待中国历史的一部书。”因此本书的关注核心是呈现“文”和“史”之间的对话关系,讲述161个事件/时刻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文学的部分,则在有些篇章中居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就这一点来看,这部作品也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文学史。

总之,《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部在形式和内容上挑战(反思)既有文学史规范的作品。这部创新之作是否是一部所谓“好”文学史?想必众说纷纭,而合理的争论比确定的答案(我们有很多此类答案)也许更有意义。

关键词: 狂人日记 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