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2-11 17:20:24 标签:萨利机长
《萨利机长》
当萨利机长感叹哈德逊河美景的时候他没想到几分钟之后他遇到了大部分飞行员一辈子都遇不到的小概率事件,当萨利机长喊出那句“MAYDAY”时他更没想到几分钟后他成了一个奇迹的缔造者,以至于7年之后电影界的一个大师级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以86岁的高龄把萨利的这一奇迹搬上了荧幕,《Sully》也许会是影史上最好的民航题材电影,因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把这部影片打造得独特、深刻,闪耀着一个职人的人性光辉。
萨利机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喷气式客机成功水上迫降且无人员死亡的奇迹,无疑水上迫降成为了该事件的关键词,造成水上迫降的鸟击则是另一个关键词,那么先让我聊一聊这两个关键词。飞机起飞后面临的不可控的外界干扰因素除了天气、地形以外就是鸟击,为了防止鸟击,飞机的发动机自身会配备“鹰眼”,就是发动机正面中间的螺旋标识,发动机在快速转动时螺旋标识很像鹰的眼睛故而可以驱散对眼睛非常敏感的飞鸟(另一个作用是帮助机务识别发动机是否在运转),而机场也会在周边定时发射空气炮,以驱散靠近机场区域的飞鸟。
飞机鹰眼
1549航班事件(《萨利机长》电影原型事件)发生之后,纽约机场配备了鸟情雷达,能及时检测到影响飞机起降的飞鸟,迅速采取行动。喷气式客机的发动机在出厂时也会做撞鸟测试,以证明发动机在撞鸟后还能保持足够推力,然而非常不幸的是撞到1549航班的飞鸟是比测试鸟体积大很多的加拿大鹅,故引起发动机失效。
水上迫降,因其非常小概率的发生可能性,在飞行员职业领域内都很少提及,之所以很少发生是因为就算飞机需要迫降,水面永远是飞行员的最后选择,机场、公路、空旷之地更坚实稳固,能更好的支撑飞机起落架平稳着陆,迫降之后能更快速更方便的实施救援。在水面降落喷气式客机的起落架已无用武之地,只能靠机身完成着陆,而整个机身接触水面很难保证有平衡稳固的着力点,任何的姿态偏差都会造成飞机在触水面后解体,就算飞机完整降落,机身也不是防水结构,渗水会让飞机一点点沉没。
片中飞机降落水中
同时冰冷的水温是人类最大的天敌,且不谈会不会游泳,在冰冷的水里人类会很快丧失行动能力。我们看到影片很好的还原了飞机触水的一刹那,机翼水平,姿态稍微上仰,机身与水面以一个非常小的角度让机尾先触水,最后让整个机身平稳着陆,这固然有幸运的成分,但更多还是萨利机长的操纵技术。影片两次闪回了飞机在迫降之前驾驶舱的情况,整个过程异常真实,相信每一个飞行员在看到此片段时都有感同身受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来自平时每一次的模拟机训练,而同时鸟击加双发失效这种小概率事件又让每一个飞行员延展了一些思考。
从起飞滑跑到离地爬升被称为飞行的关键阶段,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关键阶段飞行员的脑中都在想些什么。从推油门到离地飞行员需要考虑天气,风向风速,保持跑道方向、突发机械故障等因素,而突发机械故障后的处置则取决于飞机速度和故障类型,在不同速度阶段根据不同的机械故障类型来快速决断是继续起飞还是中断起飞,决断的正确与否往往就发生在这短短的几十秒中内,想一想今年在浦东发生的跑道入侵事件,命悬一线仅仅就在机长几秒内的一个决断。
起飞爬升貌似压力小些,其实不然,飞行员仍要考虑地形、天气、离场程序的速度高度限制、管制员指令、其他飞机的大概位置等因素,借助如今先进的飞行系统飞行员或许可以有一丝时间欣赏窗外的风景,但如果一旦发生机械故障抑或像1549航班这样的鸟击事件压力骤然提升,操作飞机、排除故障、决断继续飞还是落地仍然刻不容缓,当萨利回忆自己年轻时的一段经历时,他的教员道出了一句飞行界的金科玉律“No matter whats happening,FLY the airplane”(无论发生什么,操控好你的飞机),这个FLY意在操纵控制好飞机的状态(引进版的翻译在此处有一点翻译错误),这也是萨利机长创造奇迹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