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6-21 17:30:42
《魔笛》海报
“对于一个艺术家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美国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曾这样说。但是对于传统艺术形式来说,“打破常规”往往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自信。1791年9月30日莫扎特的《魔笛》首演,在当时并没有获得特别的热烈欢迎,因为这部歌剧有两个打破常规的举动:其一,这是一部德语歌剧;其二,这部歌剧中融入了欧洲各国的民间音乐。这对于自17世纪初就开始统治欧洲的意大利正歌剧来说是一种颠覆,但是之后每次再演,《魔笛》的人气不断地增高。在200多年以后,“打破常规”再一次发生在《魔笛》身上,德国柏林喜歌剧院邀请英国1927剧团,花费两年的时间讲这个童话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通过投影的方式与演员的表演相配合,打造超出一部新潮的歌剧体验。7月21日-23日,柏林喜歌剧院将把这版“打破常规”的《魔笛》带到北京,于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巴里·科斯基出任柏林喜歌剧院以后,选择《魔笛》进行创作,他说“呈现这部作品是有不少压力的,导演《魔笛》最大的挑战是真心接受它的多元化,任何试图从单一方面去阐释这部歌剧都注定要失败的。你要衷心地为剧情的荒诞和矛盾欢呼,接纳和爱上其中的幻想、魔法、超现实主义以及那直抵人心的情感。”巴里·科斯基在观看了1927剧团的《在恶魔与深蓝色的海之间》后,对“1927”糅合哑剧、杂耍、漫画、拼贴画的独特美学着迷,并力邀他们参与到《魔笛》的制作中。
不同于巴里·科斯基,英国1927剧社对于《魔笛》没有任何包袱,他们花费了2年的时间设计《魔笛》需要的背景画面。剧社创始人之一保罗说:“我们对美的追求是没有界限的,最重要的是合适”。剧中有上百种突破剧院常规舞台的设置:小飞象、会飞的笛子、少女银铃等等。保罗说“我们竭力地创作不同的影像,让所有观众在看我们的剧目时,觉得自己在观看一台魔术表演、一本会动的故事书、一次前卫的冥想、一部会说话和歌唱的默片或者一副与我们生活别无二致的缤纷画作。” 这样一部“打破常规”的歌剧在首演前,遭遇了很多质疑。然而,《魔笛》在美国、中国、英国及欧陆等多地巡演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叫好。《洛杉矶时报》报道:“巴里·科斯基已经将魔笛改变成了一部令人大吃一惊的实景真人卡通片,这让之前所有的批评声都就此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