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时尚和娱乐资讯网站

新《天龙八部》编剧袁子弹晒剧本回应争议,谁该为烂剧负责?

发布时间:2021-09-06 08:45:21   来源:搜狐娱乐专稿    

金庸在《天龙八部》中,用“从此醉”形容段誉和王语嫣的初见。

之前有无数个版本的初见,一见倾心、一眼万年……但没有一个段誉会激动得尿裤子,除了新《天龙八部》中的段誉。

段誉当时想解手,听到了王语嫣的声音。他离去后,导演给了地上的水渍一个特写。这一情节离谱到登上了热搜。最终这部《天龙八部》豆瓣只有3.6分,是所有改编版本中分数最低的一部。

一片骂声中,编剧袁子弹在微博上晒出了剧本,称剧本中并没有这一情节,“现场发挥?我也不懂。这种重头戏我没事乱改干嘛。”

无论是剧本本身就很糟糕,还是后期出了问题,都不是借口,观众没必要为烂剧买单。但借此我们可以思考的是,编剧在创作中到底有多少话语权?

如果把剧集创作比作工厂流水线,那么大部分编剧都只是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悖论在于,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负责剧本创作的编剧本应是机器的主心骨。

在这架机器里,台、投资方、导演、制片人、明星的地位都比编剧要高。残酷的事实是,在这些工种当中,谁都可能决定剧本最终的样子,唯独编剧不太行。

“一个剧烂,只怪编剧是不公的,毕竟很多项目剧本也不是编剧说了算。编剧肯定不会刻意写烂剧本,能力问题除外。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编剧会被各种因素干扰,被更多有话语权的人提意见,偏离创作初衷。”一位编剧如是说。

话语权缺失的另一面,是不够多的稿酬。明星通常拿走最多的钱,层层往下,留给编剧的已经不多了。

01 “给数据打工”

“所有的网剧,台的话语权都是最大的,其实每个公司都怕台。”编剧幸果告诉搜狐娱乐。

他意识到这一点,是在看候鸿亮采访的时候。侯鸿亮是正午阳光的董事长、制片人,作品履历异常辉煌——《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都挺好》……这种级别的公司受到台的制约比较少,但也有条件——“如果你连续有三部戏播坏了,可能台就会像对待其他公司一样对待我们”,侯鸿亮在接受《财新视听》采访时说道。

台很强势,也有一套自己的规则。他们也许尊重内容,但更尊重数据。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用大数据说话。观众在哪个情节停留了,哪个情节快进了……都会被记录下来。

编剧阿惠入行多年,之前碰到过一些完全不懂行的“土老板”,为了女朋友找人写剧本、拍电影。但对于她来说,指定某个演员、植入产品都比较简单,最可怕的是现在台迷信大数据。“他们会直接跟编剧说,你们现在写这个根本就不行,就得写甜宠。我觉得真的本末倒置了。”

在之前的某次剧本创作中,幸果就感受到了台离谱的改稿需求——“不能表现贫富差距,剧本还是要往甜宠方向做。”那是一个改编IP,原著是悲剧,男女主之间就是有明显的贫富差距,但台不满意这样的人设,要求修改。这意味着剧本要重写,文本的大框架也要改动,后来整个项目都被搁置了。

“最后数据得出来的剧本,就是开头节奏很快,甜宠戏特别多、特别长。”幸果说。

合理吗?从样本数据量来看,确实合理,因为数据是真实的。

“但里面的逻辑有些不合理。停留或快进并不能轻易和情节产生因果关系。但台得出的结论很粗暴——因为所有人在这个地方停留时间很长,所以我们要多写。”

迷信大数据的结果,就是编剧不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而是在给数据打工,“数据说什么我们就写什么,我们只是在服务、迎合观众。但美剧或者韩剧,他们是在改变观众的审美,引领行业。”

采访中,幸果多次提到了《隐秘的角落》。他觉得这部剧就是在引领观众的审美。观众惯了快节奏,但《隐秘的角落》叙事很慢,没有赶剧情,而是娓娓道来一个故事。

“这种节奏可能是编剧梦寐以求的。因为台在逼着编剧把6集的内容压缩成3集,刺激观众。”

关键词: 天龙八部 编剧袁子弹 回应争议 豆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