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2-27 09:50:49 标签:放弃我,抓紧我
近日,跨年偶像剧《放弃我,抓紧我》果不其然收视还行,但是口碑扑街。年底到来,电视剧收视率盘点四起,看看排行上TOP10近一半是IP剧,口碑却都很一般,但因小鲜肉和流量明星的存在和本身的IP效应,这类剧依然成为本年度投资的热点。其实也有很多雷声大雨点小、收视口碑双双扑街的IP剧。这些现象,都给行业敲了一记警钟。
前不久,出现了“人皮面具”“倒模”等因为滥用替身而“走红”的名词,行业的乱象被撕开一角呈现于聚光灯下。可以发现,电视剧的粉丝效应正在弱化,流量小生并没能带来期望的收视率,这些事件都提醒业内,好故事和理性选择演员永远是做电视剧的正确姿态。
“大IP”收视率高开低走
粉丝效应弱化成趋势
从表现来说,IP剧依然主导了今年的整体收视,但《翻译官》《锦绣未央》等剧的故事、人设与原著已经关系不大,而且原著也不具备《何以笙箫默》《花千骨》这样的影响力。而《青云志》《幻城》的“扑街”则印证了IP神话和小鲜肉收视神话的破灭。
实际上,这是一个供需决定的关系。各个卫视每年的电视剧购买资金有限,所以会有强弱搭配的考量,需要有一到两部具有强话题、高人气剧集。但今年比较吊诡的是,被认为“强势剧”的好多剧集都失败了,反而是用来搭配的一些不是大制作的电视剧收视和口碑不错。所以,只要这个供需的前提改变了——大家不买这些小花小鲜肉的账了,收视率就下来了。
在过去的一两年,市场的确是认IP、认流量明星,但只要观众冷静下来,“收视率扑街”的现象再延续下来,电视台未来就会不买这些剧,所谓的IP神话也会自然破灭。虽然这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在2016年,确实出现了“拐点”。并且,《青云志》和《幻城》惨败,已经显示出明显变化——大卫视再出手这种“大制作IP”时必然再三慎重。如果失败者居多,那么中等成本类型剧或将迎来机会。